开始长征

开始长征

自从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开始以来,中央一直强调“御敌于国门之外”。可是这次反“围剿”以来,与敌人堡垒对堡垒的打了大半年,付出了极大的牺牲,虽然也打了几个胜仗,但阵地还是丢了,部队老是减员,苏区老是缩小。

1934年9月初,蒋介石50万军队已经占领了中央苏区中心瑞金四周的大部分要地,很快就要发动更加凶狠的攻击。到了这种万分紧急的关头,最高三人团才下了最后决心:红军立即从南线突破粤军的封锁线,沿赣、粤、湘、桂边境到湘西去会合红二、六军团,然后放下行李,和二、六军团一起创造新的根据地。

广昌失守后不久,书记处通过驻上海的共产国际代表向共产国际作过请示,6月,国际来电说:阵地转移的目的,“惟一的是为了保存活的力量,以免遭受敌人可能的打击,在新条件下,来巩固和扩大自己,以待机进行广大的进攻”。10月,中共中央上海局遭受大破坏,同共产国际执委会的联络中断。“阵地转移”的准备工作就由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的“三人团”秘而不宣地进行着。

7月,中央命令红七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赣边前进,同方志敏同志领导的红十军会合;8月初,又命令任弼时、萧克同志率领红六军团离开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湖南中部去发动广大游击战争及创立新的苏区”。这两支队伍的行动目的,一路是探路,一路是调敌。

临时中央号召6、7三个月内扩军5万人;6月又紧急动员,收集粮食24万担;9月,成立“少共国际师”和工人师(又叫中央警卫师)。进入9月,突围的准备工作加紧,要求地方送3万名新战士到补充团。政治嗅觉很灵敏的蒋介石对幕僚们说:“湘鄂赣红六军是在西路军围攻之下站不住脚才不得已而西移的。”他意识到,如果红军突围转移,那就是围剿没有取得最后胜利,说:“因此我们更要对共军加紧包围,聚而歼之,不使漏网”。

另一项对突围西征有直接关系的活动,是同具有抗日反蒋要求的粤军陈济棠谈判。9月下旬签订协议:停止敌对状态、共同抗日、互通情报、互相通商代购军火和互相借道等五项,从国民党军包围圈的南面打开一个缺口,所以,大军突围的地点选在陈济棠部防区的信丰河一带。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人员共8万6千人,从赣南的瑞金、于都和闽西的长汀、宁化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