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经过反“围剿”战争,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了井冈山时期红军游击战的基本原则。
毛泽东战略战术的重要原则是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由于敌军强大,红军弱小,敌军总是企图把红军包围起来吃掉。因此,战略防御问题成为红军作战中最复杂和最重要的问题。毛泽东认为,防御有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之分,“消极防御实际上是假防御,只有积极防御才是真防御,才是为了反攻和进攻的防御”。本来容易陷入被动地位的防御战,经过努力,是能够转入主动的。这就要实行诱敌深入的方针和集中兵力、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等作战原则。
毛泽东指出:“围剿”和“反围剿”的长期反复,是“中国内战的主要形式”。当敌人举行大规模“围剿”时,红军“一般的原则是诱敌深入,是退却到根据地作战”。这种战略退却,是劣势军队处在优势军队进攻面前,“为了保存军力,待机破敌,而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是使红军“最有把握地打破敌人进攻的办法”。
集中兵力之所以必要,是为了改变敌我之间的进退、攻守、外线内线的形势。实行集中兵力,就可以将敌军对我军的一个大“围剿”,改为我军对敌军的许多个别的小围剿;将敌军对我军的战略上的优势,改为我军对敌军的战役或战斗上的优势。这即是所谓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围剿”中的围剿,防御中的进攻,劣势中的优势,被动中的主动。处于劣势地位的中国红军,所以能够屡歼强敌取得赫赫战果,基本上靠了集中兵力的一着。
打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是红军战役战斗行动的主要特点。由于敌人的强大,红军的弱小和技术贫乏,红军的战争必然具有很大的流动性,没有固定的作战线。游击性的运动战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最好的战斗形式。红军游击战的基本特点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但走是为了打,逃跑主义是错误的。
红军作战必须速战速决。战略的持久战,战役战斗的速决战,这是一件事的两方面。红军总的情况是数量少、补充困难、面对的敌人比较密集,因此必须在战役和战斗上力争速决,旷日持久就要失败。只有每一战役每一战斗速战速决,迅速歼灭敌人,才能支持战略的持久战。
红军必须善于打歼灭战。只有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才能打破“围剿”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击溃敌军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歼灭战不仅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且从物质上、人员上给红军以补充。红军力避打得不偿失或得失相当的消耗战。
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科学的伟大发展。它不仅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取得胜利,而且是世界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