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届三中全会

六届三中全会

1930年5月,蒋阎冯大战爆发。当时,周恩来已去苏联向共产国际报告工作,实际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李立三等认为革命危机已在全国范围内成熟。6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李立三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的决议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立三路线)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

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也超出了共产国际所能允许的范围。7月下旬,共产国际执委作出《关于中国问题议决案》,并派周恩来、瞿秋白回国纠正李立三的错误。他们回国后,立即开始纠正“左”的错误。

1930年9月24日至28日,中共在上海召开扩大的六届三中全会。周恩来在传达共产国际决议的报告中论述了中国革命发展不平衡的表现,指出“在今天尚不是全国的直接武装暴动的形势”,并批评李立三在“工作布置上部分的犯了左倾冒险主义倾向的错误”。李立三作了自我批评,瞿秋白作了政治讨论的总结。

三中全会纠正了李立三等对中国革命形势的极左估计,会后李立三离开了原有的领导地位。城市暴动的计划已经取消,红军进攻大城市的行动在第二次进攻长沙失败后已不再进行,中央和地方的行动委员会组织已经撤销,党、团、工会的组织已经恢复,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工作已提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三中全会也有不足之处,没有能在思想上理论上彻底清理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错误,对它表现了某些调和妥协,并错误地批评了曾经正确反对李立三的何孟雄。但总的说来,作为“立三路线”主要特征的那些错误已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纠正,问题已经基本上解决,整个工作正在逐步转到正常的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