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到的史学见解
2025年10月14日
独到的史学见解
刘恕虽然名分上是协助司马光修史,但并不是一味地依从于司马光,对史学刘恕有着自己独到的史学见解,刘恕不但经常在一些具体的史例中与司马光讨论商榷,提出自己的意见,就是对一些史学编修中的宏观的重大问题,也曾向司马光提出了置疑。«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但它上限起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限止于宋朝,对此刘恕质问司马光:“公之书不始于上古或尧舜,何也?”对«通鉴»不写文化、不载文人,刘恕也提出了置疑。对这些置疑虽然司马光也进行了解释,但作为副手的刘恕还是保留了自己的看法,刘恕这位具有强烈责任感的史学家,为了不使后世“学者考古常阅小说,取舍乖异,莫知适从”,在他编纂«通鉴»、料理政务的暇隙,便开始着手“补其缺陷”,撰写«通鉴»没有编纂的从伏羲至周威烈王时期和宋朝一祖四宗两个时期的历史,前者作为«资治通鉴前记»,后者作为«资治通鉴后记»,将«通鉴»上展下延,使«通鉴»真正成为一部上起远古,下迄当代的名副其实的“通史”。十分可惜的是在熙宁九年(1076年)时,刘恕由于劳累过度,又因其父去世,悲哀忧郁,得了麻痹症,不能执笔,由他口授,其子刘羲仲记录,只完成了«前记»十卷,与«通鉴»衔接,于元丰元年(1078年)九月便英年早逝,年仅47岁,«后记»无法完成,遂将«前记»更名为«资治通鉴外记»。«资治通鉴外记»是«通鉴»的重要补充,是«通鉴»的一部姊妹篇,成为后世学者了解远古历史的重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