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在台湾

晚年在台湾

1948年,胡适出席“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蒋介石曾拟请胡适为总统候选人;后来蒋又曾请胡适出任行政院长,胡适仍然婉辞。

1949年,胡适赴美,不满美国所发表的中美关系白皮书。翌年,大陆展开“批判胡适思想”运动,在大陆的次子胡思杜也被迫与胡适“脱离父子关系”。

1952年胡适来台讲学;以后数年,经常奔走于台湾与美国之间。

1958年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在该院30周年纪念会上讲“有证据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

胡适自1935年接受第一个名誉博士学位(香港大学所授),至1959年接受最后一个名誉博士学位(夏威夷大学所授),前后24年中,共获哈佛、牛津、巴黎、柏林等大学赠予名誉博士学位达35个之多。

1959年“台湾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成立,胡适任主席。

1962年,他在台北南港中央研究院蔡元培纪念馆主持第五次院士会议,吴大猷、吴健雄等皆自美回国参加。他非常兴奋,以能培育英才为乐;他说他对物理学是一窍不通,却有两个学生是名满天下的物理学家,一位是当年北大物理系主任饶毓泰,一位是女物理学家吴健雄。而吴大猷却是饶毓泰的学生,杨振宁和李政道又是吴大猷的学生,算起来已是“四代”了,这一件事他认为是“生平最得意的,也是值得自豪的”。会中他还说了一些别的话,也许太兴奋了,散会时心脏病复发,顿时倒地不起。

胡适去世后,蒋介石亲笔写了一幅挽联:“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出殡之日,有30万人自动执绋。胡夫人在悲伤中对她的长子说:“祖望,做人做到你爸爸这样,不容易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