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1898年4月14日出生。历史学家。维吾尔族。湖南桃源人。名象时,笔名林宇、林零等。1919年武昌商业专门学校毕业。1924年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经济,次年回国。1926年参加中国国民党。1927年,以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特派员身份策动阎锡山和商震起义,响应北伐。30年代,参加了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1933年到上海,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翦伯赞像
1937年“七·七”事变后,翦柏赞与吕振羽发起组织中苏文化协会湖南分会和湖南文化界抗敌后援会,任常务理事,兼«中苏半月刊»主编。抗日战争结束后,曾任民国大学教授,大孚出版公司总编辑,重庆中苏文化协会总会理事兼«中苏文化»杂志副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燕京大学社会系教授、北京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副校长。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常务委员。他还是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民族历史研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光明日报»“史学副刊”及«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主编等。“文革”中被迫害致死,1978年平反。
翦伯赞长期从事历史研究。从30年代开始,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中国农村社会的本质是封建的生产方式,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必须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50年代,为了指导史学研究和历史教学,发表了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史学方法论、历史人物评价等方面的文章。«中国史纲要»是典型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著作,长期作为高等院校历史专业教材。著有«中国历史哲学教程»、«中国史论集»、«中国史纲»、«历史问题论丛»等;撰有«中国农村社会之本质及其历史的发展阶段之划分»、«谈谈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的结合问题»等论文;主编有«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等;出版有«翦伯赞历史论文选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