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良”“舞子”
抗战胜利时向中国海军投降的日本川江炮舰中还另有几艘身世特殊者,即战争中被日本海军获得的别国军舰,除意大利海军的“鸣海”外,还有美国海军的“威克”(Wake)和葡萄牙海军的“澳门”(Macau)两艘。
1941年12月8日日本军使乘坐小火轮劝降“威克”号时的情景
“威克”原名“关岛”(Guam),是美国海军在19世纪20年代为了充实在中国的海军力量而新造的6艘川江炮舰之一。当时为解决川江炮舰无法远涉重洋的问题,包括“威克”在内的6舰都选择就近在中国海军的上海江南造船所建造,6舰共分3级,其中“威克”属于体量最小一级的首制舰,1927年12月28日竣工,同级另有一艘“图图依拉”号(Tutuila)。
“威克”号的排水量370吨,水线长45.72米(150英尺),全长48.59米(159英尺5英寸),最大宽8.25米(27英尺1英寸),吃水1.55米(5英尺1英寸),动力系统装备两座立式三缸三胀往复式蒸汽机,两台“桑尼克罗夫特”(Thornycroft)重油专烧水管锅炉,功率1950马力,航速14.5节,舰上储油量75吨。和当时活跃在长江上的各国川江炮舰的大致外形相似,“威克”号也是低干舷、主甲板之上设有两层甲板室。外观上最大的特点是位于一层甲板室顶部前段的舰桥外形,“威克”没有采取传统的装甲司令塔,而是布置了一个横长的硕大的驾驶室,外部带有装甲护板。武备配置方面“威克”舰的情况较传统,主炮是两门3英寸(76毫米)口径23倍径高射炮,分装在一层甲板室顶部的前后两端,舰上另装备有10门7.7毫米口径“刘易斯”机枪,设在二层甲板室的内部。[26]
改造中的“多多良”舰
1941年12月8日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对英美开战,事前中国方面舰队进行作战部署,准备对当时正停泊在上海黄浦江上的美国“威克”号和英国炮舰“海燕”下手。清晨5时,日方派出军使乘坐汽艇分别前往劝降。与英国海军“海燕”号誓死不降的情况绝然不同,当日本军使、中国方面舰队参谋松本作次少佐乘坐的汽艇靠近美国“威克”后不久,“威克”号舰长表示投降,升起了白旗。[27]此后“威克”号于12月15日编入日本海军中国方面舰队上海根据地队,更名“多多良”,舰籍隶属佐世保镇守府。
编入日本海军同天,“多多良”即被交由日本海军第1工作部进行改造,其主要内容是测试该舰的性能,将舰上原设的前后主炮拆除,代之以日制76毫米口径高角炮,至1942年1月26日完成。此后“多多良”又在1942年4月21日进入江南造船所改造机枪安装方式,将原先布置于二层甲板室内部的机枪挪至二层甲板室外侧的廊道上。同年7月7日还在南京根据日本海军的装备模式,对“多多良”的无线电设备进行改换。
日军在俘获“多多良”后,发现该舰的动力性能不佳,测试后仅有12.5节,加之实际吃水较深,不适宜执行长江中上游的作战任务,该舰遂长时间被留在上海、南京地区使用。1942年10月11日,“多多良”不慎在长江北岸靖江的新港江面触礁,导致舰况更劣,此后该舰便处在长期的修理维护中。歪打正着的是,因为“多多良”经常性停泊上海,加上舰内居住条件较好,当日本驻华舰队的旗舰“出云”因任务外遣时,“多多良”还曾一度充任过日本在华舰队的临时旗舰。[28]
临时充当驻华舰队旗舰的“多多良”
1944年前后,“多多良”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武备改装,旧有的武器被一律拆除,新装的武备模式和“鸟羽”“势多”等如出一辙,即25毫米口径单管高射炮、13毫米口径单管高射机枪各3门,7.7毫米口径机枪、6.5毫米口径机枪各两门。[29]其具体安装位置可能是在原前后主炮位各装1门25毫米口径高射炮,飞桥甲板两翼各装1门13毫米口径高射机枪,剩余的1门13毫米口径机枪和25毫米口径高射炮安装在烟囱之后的甲板室顶部位置上,小口径机枪则仍然布置在甲板室外侧。
此后“多多良”编入日本中国方面舰队第24炮舰队,1944年12月除曾在九江被中国空军多日连续空袭,日本投降时停泊在上海。
和上述所有日本川江炮舰的情况都不同的是,日本投降时还有一艘在长江以外地区的川江炮舰型军舰“舞子”号。“舞子”号原名“澳门”,是葡萄牙海军为加强在澳门地区的军力而在英国亚罗船厂订造的浅吃水炮舰,1910年建成后即部署到澳门。军舰的排水量为133吨,垂直线间长36.5米,最大宽6米,吃水0.6米,装备两座立式三缸三胀往复蒸汽机,配套两座亚罗水管锅炉,功率250马力,航速只有11.8节。该舰的外观设计和日本海军早期在英国亚罗船厂订造的川江炮舰“伏见”较为相似,只是因为军舰体量小,“澳门”舰主甲板上的甲板室仅有一层,该舰装备57毫米口径机关炮两门,配置在甲板室顶部前后端,另有3门机枪,布置在甲板室内。
葡国海军时代的“舞子”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海军为了加强广东方面内河作战的力量,急需浅吃水炮舰,经过和葡萄牙政府进行洽商,1943年8月15日将舰龄陈旧的“澳门”号购入,编入了日本海军,更名为“舞子”号,舰籍隶属佐世保镇守府,编制列在日本海军第2遣支舰队名下。购买后,“舞子”于8月17日交于日本海军第2工作部在香港实施入坞保养、维修,23日出坞在香港担任警备,同年10月1日在香港维多利亚港内试航,于当年底11月20日从香港开抵广州,开始担负广东内河的巡逻警备。
“舞子”曾在1944年6月3日再回香港进行维修,但从日本投降时该舰的状态看,所有的武备仍然维持葡萄牙海军时期的配置,再加上南粤地区内河没有像长江水域那样遇到盟国空军的强烈威胁,在其他日本川江炮舰上常见的防空武备增强改造,在“舞子”上并没有出现。日本投降时,孤处在广东的“舞子”成为一艘另类的日本投降川江炮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