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海”
和“勒班托”舰编入日本海军后活动的区域完全不同,“埃尔玛诺·卡洛托”变成日本军舰“鸣海”后,因其自身的川江炮舰舰型特点,主要被用在长江中担任警备任务。
经过1943年改造后的“鸣海”舰
1943年在三菱江南造船所完成舰体维护和武备等设备更换后,“鸣海”于12月31日中午12时离开江南造船所码头,进入长江上驶,于1944年元旦到达南京,1月7日抵达安徽安庆报到入列。当时日本海军中国方面舰队扬子江方面根据地队对长江实施划区警备,共分作九江上游的上游江段、九江下游至南京的中游江段、南京至上海的下游江段等三个防区,“鸣海”舰被分配在下游江段。又因考虑到从九江至南京江段过于绵长,为了补给便利起见,在实际操作上中游江段和下游江段的巡防分界点则设在安徽的港口城市安庆,“鸣海”即一度以安庆为基地。
驻防安庆期间,“鸣海”数度往来于安庆、南京间,进行江面巡防,均未遇到实质性的战斗。1944年2月下旬,“鸣海”舰被调派往江西九江,担任当地的警备舰。就在21日到达九江未久,“鸣海”即开始了其不断遭受盟军飞机轰炸的多舛命运。
当时配合太平洋战场上的盟军反攻攻势,中国战区的中、美战机也频繁出动轰炸侵华日军。1944年2月24日,9架盟军的B-25型轰炸机编队到达九江上空,在5000米高度实施水平轰炸,停泊在九江岸边的“鸣海”和外形与其相似的日本炮舰“势多”随即开始对空射击。在约6分钟左右的战斗中,“鸣海”发射25毫米口径高射炮弹305发、13毫米口径机枪弹178发、7.7毫米口径机枪弹363发,不过因为B-25型当时的飞行高度较高,“鸣海”的防空作战并无任何战果。
数月之后,1944年6月3日的下午1时5分与1时39分,各有一架B-24型轰炸机飞临安庆上空,当时正和“多多良”舰停泊安庆的“鸣海”立即开始对空射击,共消耗25毫米口径高射炮弹27发、13毫米口径机枪弹115发、7.7毫米口径机枪弹235发,未对盟军飞机造成损害。
6月18日,“鸣海”舰遇到第三次盟军飞机来袭。当天中午12时55分,由3架B-25型轰炸机、12架P-38型战斗机组成的盟军机群飞抵安庆,正在安庆附近江面停泊的“鸣海”与“多多良”“热海”“须磨”展开防空作战。“鸣海”舰上的主力防空武器25毫米口径高射炮在连续发射455发炮弹后,因撞针损坏而被迫停止射击,其他的13毫米口径机枪当天消耗弹药970发、7.7毫米机枪弹药消耗1750发,仍无任何战果,未能展现出太大的防空价值。
可能是连次轰炸中舰体受到附近炸弹爆炸引起的震荡影响,1944年7月21日左右“鸣海”舰的主机、锅炉、发电机等接连发生了故障,以致无法再继续执行巡防任务。8月1日,该舰被送回三菱江南造船所维修,期间鉴于“鸣海”在多次防空作战中表现平平的情况,又增加装备了1门13毫米口径高射机枪。据日本海军史学者田村俊夫推断,这门新增的火炮可能安装在了舰桥顶部。
“鸣海”的这次维修工作至1944年的8月25日结束,26日便匆匆离开江南造船所,沿着刚被编入日本海军后前往安庆归队的航迹行动。27日该舰抵达南京补给重油等物资,31日离开南京,于9月1日再度回到安庆。
美术作品:被盟军空袭的“鸣海”舰。创作:王益恺
10月6日,“鸣海”舰的对空作战再次开始。当天12时25分,2架可能属于美军第14航空队的P-40型战斗机到达九江上空,向前一天刚刚从安庆来到此地的“鸣海”舰发起进攻。当天,P-40型战机采取低空俯冲轰炸战术。“鸣海”这次未能延续此前的幸运,很快左舷的6号燃料柜直接中弹,储存的重油立即起火燃烧,上层建筑的木构件几乎荡然无存。继而一枚炸弹在右舷外炸开,弹片将甲板室顶部甲板末尾撕开,上甲板留下了直径约60毫米的破口,连接舵轮与舵叶的链条也被弹片炸断。不过舰上的人员伤亡并不很重,仅有2名水兵受轻伤,在经过对舵叶应急修理后,“鸣海”勉强能够低速航行。此战,“鸣海”共发射25毫米口径高射炮炮弹104发、13毫米口径机枪弹600发,7.7毫米口径机枪弹141发,然而仍然未能对来袭的盟军飞机造成任何杀伤。
10月8日凌晨3时50分,伤痕累累的“鸣海”由“早濑”舰拖曳进入安庆港,设法应急抢修,至9日勉强控制住了伤情。10月10日,日军扬子江根据地队变更舰队编制,将所属的炮舰按照每2艘编组为1个炮舰队的模式整编为5个炮艇队,“鸣海”与“多多良”舰被编为第24炮艇队。随之,舰员中增加了担任第24炮艇队主计长、军医长的军官各一名。
1944年11月,“鸣海”开始前往九江执行警戒任务,其中15至26日间前往汉口进行了短暂的休整、补给。刚刚从汉口返回未久,12月2日,对空战斗再起。当天,6架美军的P-51型战斗机飞临九江上空,对第24炮艇队军舰实施轰炸,“鸣海”在3分钟时间里共发射25毫米口径炮弹46发、13毫米口径机枪弹367发、7.7毫米口径机枪弹147发,所幸军舰在轰炸中未受损失,然而也未能对来袭的盟军飞机造成杀伤。
2天过后,12月5日中午11时过后,5架美军的P-51型战机从“鸣海”舰停泊地的上游方向飞来。“鸣海”对之发射25毫米口径炮弹196发、13毫米口径机枪弹1200发、7.7毫米口径机枪弹141发。旋后,7日下午1点17分,两架P-51型战机从前日的来路方向低空发起空袭。
之后经历了近半个多月的平静,1945年1月14日“鸣海”向汉口方向航行时,在下午1时13分遭遇2架P-51型战机袭击、下午4时50分遭遇5架P-51型战机袭击。交战之中,“鸣海”舰遭扫射中弹多处,主甲板以上留下130多处弹孔,2号锅炉的主、辅蒸汽管被打破,1号锅炉给水管被打破,另外军舰周围落下5枚炮弹,破片将水线下击穿,引起舰内进水。战斗中“鸣海”阵亡3名士兵,受伤8人。
重伤的“鸣海”15日凌晨4时被紧急用拖船拖往下游,22日抵达三菱江南造船所在第2船坞进坞大修。很多锈蚀严重的船底外板也趁此机会全部换新,直到2月20日才修理出坞,又经一系列测试,至3月1日方才认定“鸣海”可以恢复行动,6日舰长一职任命小池三雄海军大尉接替。
1945年3月13日下午,“鸣海”与“须磨”舰同行上驶长江,因“须磨”在江阴附近发生主机故障需要应急修理,“鸣海”被迫暂停于北岸的靖江八圩港等待。19日二舰重新恢复航行,下午3时26分在经过天生桥附近江面时,“须磨”突然触爆中国军队布设的水雷,15分钟后沉没。一旁的“鸣海”匆忙救援“须磨”的舰员,折返上海。在上海协助处理“须磨”善后事宜期间,“鸣海”于4月2日上午10时20分又遭美军P-51型战机袭击,后在4月15日重新返回到安庆就地担任警戒。
因为当时盟军战机在长江沿线乃至东南沿海对日舰的威胁越来越大,日军几无招架之力,为免受更大的损失,1945年5月24日扬子江方面特别根据地队命令所有江上各舰全部返回上海,人员、武器一律上岸。“鸣海”舰回航经过芜湖时又接到命令,将2门13毫米口径机枪拆卸上岸,交予芜湖日军用作防空。随后该舰在6月13日下午4时15分抵达上海,即刻接获命令,将舰上剩余的25毫米口径高射炮、7.7毫米口径机枪等武器拆卸上岸使用,人员全部离舰,“鸣海”此后成为了一艘事实上的废舰,就此一直挨到日本无条件投降。[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