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岁月

最后的岁月

作为日偿“丁”“改丁”中第一艘也是唯一一艘恢复到战备状态的军舰,“信阳”在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活跃在大陆东南沿海,是当时国民党海军的主力舰之一,也是美援“阳”字驱逐舰到来之前,国民党海军唯有的两艘可用的驱逐舰之一(另一艘为“丹阳”舰)。

别离大陆后,“信阳”舰于1950年2月1日编入海防第一舰队,当年的5月25日,解放军广东军区江防司令部组织舰艇,在广东万山群岛的垃圾尾与国民党军舰发生海战(国民党方面称为南山卫保卫战)。为增援当地防务,国民党海军部门紧急调整部署,调派驻泊金门的海防第一舰队军舰前往换防。海防一舰队司令刘广凯随即以“信阳”号为旗舰,于26日赶赴万山群岛部署,掩护南山卫守军撤至外伶仃岛。[31]随后,6月1日按照国民党海军的新舰队编制,“信阳”所属的海防第一舰队更名海军第一舰队,“信阳”列在第四分队。6月26日解放军发起对三门列岛的登陆作战,“信阳”号与掩护登陆船队的解放军军舰“国楚”“福林”“509”艇在外伶仃岛附近发生过短暂的炮战。[32]

万山群岛作战之后,“信阳”舰改泊台湾左营,在1952年7月1日调整至海军第二舰队,后编入22战队,是第二舰队中少有的驱逐舰,当年由海军中校周非出任该舰第三任舰长。也就在这一年,美国恢复对国民党当局的军援,基于这一背景,“信阳”舰获得了进行美式化全面改造的机会,在1954年的8月进入左营海军造船厂,开始了一次改头换面式的换装工程。

“信阳”舰原有的武备大多被拆除,替换为美式装备,其中首尾主炮更换成MK12型5英寸口径单管炮,副炮改为7门40毫米口径“博福斯”和6门20毫米口径“厄利孔”高射炮,火力较之前强化了许多。在具体安装位置上,5英寸主炮分别位于首楼顶部甲板和舰尾主甲板,40毫米口径单管炮布置在:舰桥驾驶室前并列2门、军舰中部高射炮台上并列2门,后桅杆前方并列2门,后桅杆后1门。20毫米口径炮的位置在:舰桥上驾驶室两侧各1门,后桅杆附近主甲板两舷各1门,后主炮附近主甲板两舷各1门。

更换了美式装备,采用82舷号的“信阳”舰

配合武备的更换,“信阳”进行了电子装备的现代化改装,前桅杆改成了和美援“太”字舰类似的棒式桅,顶部安装SA对空搜索雷达的天线,稍下方安装SL平面搜索雷达。此外舰上还新装备了无线电台、火控计算机、声呐等装备。因为追加了大量电子设备,“信阳”舰的上层建筑也出现明显变化,首先是舰桥增大,其次是首楼向后延长,其增加出的舱室空间用于布置雷达室、火控指挥室等。

由于改造的内容多,幅度大,“信阳”舰的改装工作一直进行到1955年4月才告基本完成,随后在1956年又开往菲律宾苏比克美军基地进行未完工程的装备,至1956年3月才完全告成。战力得到倍增的“信阳”从1955年起被连续长期地派赴马祖驻防,执行封锁闽江口一带大陆福建沿海海上交通的任务,由此开始了“信阳”舰长期驻防外岛的历史,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流行于台湾地区海军中的一段顺口溜里就编入过“信阳”舰的这一特点:“穷‘洛阳’,富‘汉阳’,吊儿郎当是‘咸阳’,又碰又撞是‘南阳’,要驻防上‘信阳’,靠码头是‘丹阳’。”[33]

比起靠码头的“丹阳”,常年驻防的“信阳”可谓艰苦得多,当事人曾经回忆过当时军舰驻防的情形:“淡水是管制的,每人每天仅配淡水半加仑,漱口、洗脸、擦身子都在其中,然后集中倒在清洁桶内,作为清洁甲板之用。舱间闷热,空气中弥漫着人体的汗臭味。春夏之交,海面上起大雾,浓密得伸手不见五指,我们编队侦巡,又不能拉‘雾笛’示警,只有在舰首加派瞭望,减速慢行……10月以后风季来临,台湾海峡的风浪,考验着每一位官兵,一个浪头打过来,从船头盖到船尾,偌大的舰身像浪里白条……如侧风航行,舰体摇摆在20度左右,下更后回到舱间休息,躺在床上,两手必须紧握床沿,根本无法入睡。”[34]

同在1955年,因为美援驱逐舰开始到来,战力等而下之的“信阳”被改定为护卫舰舰种,舷号相应改为“82”,隶属改在巡逻舰队。当时台湾地区海军将海峡的巡防工作分为南北两个部分承担,即台湾海峡北部的浙海支队(又称北区巡逻支队,简称北巡支队),以及台湾海峡南部的闽海支队(又称南区巡逻支队,简称南巡支队),“信阳”列在北区支队,常担任北巡支队的旗舰。

此后,1956年至1958年,“信阳”报告多次在大陆沿海和解放军舰艇发生交火,但在解放军海军的战史中却很难查到完全对应的记录。进入1960年,“信阳”舰的轮机老化情况日益明显。经检查,该舰竟然从1948年接收后,从未进行过锅炉用水的化验,炉水的长期不达标致使锅炉水管结垢严重,“机舱漏气严重,(轮机)舱内有如三温暖,如果不是有强劲的通风系统,必定使人窒息。”海军遂安排该舰进入马公第二造船厂大修,未料因为公文衔接上的错乱,该舰大修完毕驶抵基隆次日,就接到海军部门下发的除役命令,虽经舰上军官争取暂时不报废,仍然任北巡支队旗舰,然而一年后的1961年海军再次下令该舰报废,当年12月1日自日本赔偿后又服役13年的“信阳”舰寿终正寝。[35]

“信阳”舰历任舰长[36]

赔偿给中国的另外3艘“丁”“改丁”型驱逐舰离开大陆后的历史,较“信阳”简单许多。“衡阳”“惠阳”“华阳”3舰从1949年10月1日起,编制都改在训练舰队名下。经历了在吴淞口外的封存停泊,3舰的舰况极差,而以台湾当时的海军修造能力,也无可能将其修复,“衡阳”舰从上海拖曳至淡水后,迟迟未做修复,于1950年报废拆解。“华阳”舰长期停泊澎湖马公,一度充当随国府南逃的东北流亡学生的临时宿舍,随后也在1950年报废拆解。其拆解下的很多设备、零件被保留作为“信阳”舰的维修备件。“惠阳”舰早在1949年5月拖航台湾时就在淡水海岸搁浅,此后国民党海军无力施救,于1951年放弃救援设想,直接报废拆解。[37]

搁浅在淡水海岸的“惠阳”舰

4艘“阳”字舰相继消逝以后,“衡阳”“惠阳”“华阳”的舰名先后被台湾地区海军再度使用,冠之以美援驱逐舰,唯有“信阳”舰名未再使用。在海峡的对岸,人民解放军海军曾两度使用“衡阳”命名护卫舰,而到了2015年年初,一艘崭新的056型护卫舰在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某部入役,定名“信阳”舰,成为中国海军历史上第二艘使用“信阳”这一舰名的军舰。

【注释】

[1][日]福井静夫:《日本の军舰》,[日]出版协同社1956年版,第141—142页。[日]堀元美:《駆逐艦,その技術的回顧》,[日]原书房1969年版,第252页。

[2][日]森恒英:《日本の駆逐艦》,[日]グラソプリ出版1995年版,第207页。

[3][日]堀元美:《駆逐艦,その技術的回顧》,[日]原书房1969年版,第252—253页。[日]福井静夫:《日本駆逐艦物語》,[日]光人社1993年版,第239页。

[4]《黄金岁月五十年,黄宏基将军忆往》,(中国台湾)“台湾地区防卫部门负责人办公室”2007年版,第377页。

[5]《日本の駆逐艦》,[日]海人社1992年版,第128页。

[6][日]福井静夫:《日本駆逐艦物語》,[日]光人社1993年版,第240页。

[7][日]堀元美:《駆逐艦,その技術的回顧》,[日]原书房1969年版,第258页。《海军》第9卷,[日]诚文图书1981年版,第188页。

[8][日]堀元美:《駆逐艦,その技術的回顧》,[日]原书房1969年版,第258页。

[9]《日本の駆逐艦》,(日本)潮书房光人社2012年版,第129页。

[10][日]福井静夫:《日本駆逐艦物語》,[日]光人社1993年版,第239页。

[11][日]福井静夫:《日本駆逐艦物語》,[日]光人社1993年版,第238页。

[12][日]福井静夫:《終戰と帝国艦艇》,[日]出版协同社1961年版,第184页。

[13][日]片桐大自:《聯合艦隊軍艦銘銘伝》,[日]光人社1988年版,第458页。

[14][日]福井静夫:《日本海軍全艦艇史》(資料篇),[日]ベストセラーズ1994年版,第16页。

[15][日]福井静夫:《終戰と帝国艦艇》,[日]出版协同社1961年版,第100页。

[16]《海军舰队发展史》(一),(台湾地区防卫部门)“史政编译局”2001年版,第285页。

[17]《海军舰队发展史》(一),(台湾地区防卫部门)“史政编译局”2001年版,第343页。

[18]《海军舰队发展史》(一),(台湾地区防卫部门)“史政编译局”2001年版,第308—309、312页。

[19]《黄金岁月五十年,黄宏基将军忆往》,(台湾地区防卫部门)“负责人办公室”2007年版,第370页。

[20]《黄金岁月五十年,黄宏基将军忆往》,(台湾地区防卫部门)“负责人办公室”2007年版,第370页。

[21]《海军舰队发展史》(一),(台湾地区防卫部门)“史政编译局”2001年版,第647页。

[22]《薪传》第一集,(中国台湾)“海军总司令部”2001年版,第26—29页。

[23][日]片桐大自:《聯合艦隊軍艦銘銘伝》,[日]光人社1988年版,第424页。钟汉波:《驻外武官的使命》,(中国台湾)麦田出版1998年版,第186页。

[24]《海军舰队发展史》(一),(台湾地区防卫部门)“史政编译局”2001年版,第343页。

[25][日]片桐大自:《聯合艦隊軍艦銘銘伝》,[日]光人社1988年版,第445页。钟汉波:《驻外武官的使命》,(中国台湾)麦田出版1998年版,第202页。

[26][日]片桐大自:《聯合艦隊軍艦銘銘伝》,[日]光人社1988年版,第451页。钟汉波:《驻外武官的使命》,(中国台湾)麦田出版1998年版,第200页。

[27][日]福井静夫:《終戰と帝国艦艇》,[日]出版协同社1961年版,第100页。

[28][日]福井静夫:《終戰と帝国艦艇》,[日]出版协同社1961年版,第183页。

[29]《海军舰队发展史》(一),(台湾地区防卫部门)“史政编译局”2001年版,第286—287页。

[30]《海军舰队发展史》(一),(台湾地区防卫部门)“史政编译局”2001年版,第343页。

[31]《海军舰队发展史》(一),(台湾地区防卫部门)“史政编译局”2001年版,第696—697页。

[32]《海军战史资料·战例选编》(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1981年版,第7—8页。

[33]《黄金岁月五十年,黄宏基将军忆往》,“台湾地区防卫部门负责人办公室”2007年版,第375页。

[34]《黄金岁月五十年,黄宏基将军忆往》,“台湾地区防卫部门负责人办公室”2007年版,第381—382页。

[35]《海军舰队发展史》(一),(台湾地区防卫部门)“史政编译局”2001年版,第312页。

[36]《老阳字号的故事》,(中国台湾)“海军总司令部”2004年版,第16页。

[37]《海军舰队发展史》(一),(台湾地区防卫部门)“史政编译局”2001年版,第3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