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义

起 义

1949年初春解放军成功发起渡江战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江南。海防第二舰队军舰先是被海军总司令部命令集中至南京笆斗山江面待命,继而又被命令突围向下游到上海集中。在当时解放军已经控制长江出海门户江阴要塞,而且海防第二舰队中大量福建籍官兵对新任海军司令桂永清打压、清洗军中闽人的措施不满。目睹此情,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不愿向下游突围,于4月23日召集各舰舰长会议,商量前途。“太原”舰舰长陈务笃、“江犀”舰舰长张家宝等支持林遵率舰队起义,当天下午海防第二舰队遂告解体,一部分不愿意起义的军舰在“永嘉”舰舰长陈庆堃串联下冒死冲向下游,另一部军舰则在林遵率领下宣布起义加入人民军队。“太原”“江犀”就此成为日降川江炮舰中最先加入人民军队的舰只。

经与解放军接洽后,海防第二舰队各舰被解放军命令拆除轻武器,各舰仅留1/3舰员,军舰择地停泊隐蔽防空,此后5月4日隐蔽在南京采石矶的“太原”舰首先被国军空军飞机炸沉,“江犀”舰则在9月19日被寻找起义的“长治”舰的国军空军B-25轰炸机炸伤于荻港。[41]

解放军成功发动渡江战役时,更多的日降川江炮舰正跟随江防舰队在长江中游的武汉一带驻防。5月中旬,解放军第四野战军部队逼近长江中游重镇武汉,江防舰队遂向沙市至宜昌一带退却,归属湘鄂边区绥靖司令宋希濂指挥,7月15日宜昌局势紧张后江防舰队西撤往万县,归属川鄂边区绥靖司令孙震指挥。经孙震申请国防部,最后江防舰队将“各舰中机件略为完备、燃料较充足”的“郝穴”和“永安”舰留防万县,其余各舰内驶重庆。[42]

在当时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闽系海军又遭打压的局势下,海军各舰大多人心涣散。11月28日,“郝穴”“永安”奉命护送民生公司商船运输陆军前往忠县,途中得知前方航路上的涪陵已被解放军攻占,进则前路危险,退则违反军令,在进退失据间,时任“永安”舰舰长聂锡禹在舰上联络发动起义,进而邀“郝穴”舰一起参加。“郝穴”舰长李世鲁在副长王内修的支持下,遂决定起义。二舰于29日晨悬挂白旗,鸣汽笛起义,从忠县下驶,沿途多次和岸上的国民党部队交火,最后成功到达鄂西解放区巴东,投身人民解放军。在下驶途中尽管遭到岸上的攻击,但是二舰的损伤极为轻微,人员方面仅仅是“郝穴”舰被打死炊事兵王阿五、“永安”舰被打死理发兵洪茂官而已。[43]

其余包括“永平”“常德”舰和“民权”“英德”“英山”的江防舰队主力于8月退至重庆。在解放军大兵逼近重庆之际,江防舰队司令叶裕和感到大势已去,不愿执行卫戍司令部要求江防舰队上驶江津的命令,暗中和解放军进行接洽。1949年11月30日解放军解放重庆,12月1日江防舰队各舰即高悬“重庆人民海军军舰”旗帜,宣布加入解放军。

起义后的“郝穴”舰,舰桥侧面还能见到中国时代的识别特征—舰名牌。照片收藏: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大致与江防舰队中的日降川江炮舰逐次加入人民军队同步,1949年10月在广州解放前夕,驻泊在广州黄埔军港码头的“舞凤”艇上也酝酿着起义的风暴。10月14日,驻广州的第四巡防艇队向所属舰艇下达撤离广州的命令。“舞凤”副长梁魁庭私下与艇长李皋、轮机长左世云商议,认为炮艇吨位小不可能开得到台湾,如果只是人去台湾的话,未来在海军中没有实力依托,“将来日子肯定不好过,所以还不如不去”。10月20日,“舞凤”艇以航速慢为由,提前艇队其他艇先行,于早晨6时拖带轮机存在故障的“炮38”和“巡40”号艇撤离广州。在佯装下驶一段时间后,“舞凤”突然转向返回,于当晚10时到达黄埔岛附近的伦头乡,经上岸与解放军取得联系,10月22日“舞凤”艇开入广州,交由解放军军代表曹志友接收,也加入了解放军序列。[44]

编入人民解放军后的日降川江炮舰此后的生涯也分为南北两地。在长江中起义的军舰除被炸沉者外,“郝穴”“永安”“永平”“常德”“江犀”共5艘日降川江炮舰被编入华东军区海军第1纵队。该纵队因为所属军舰多为浅水炮舰,1950年3月改称华东军区海军江防舰队。同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在南京燕子矶江面举行庆祝海军成立一周年活动,同时对所属军舰调整编制和重新命名。川江炮舰均以中国著名的江流的名称更名,“郝穴”改名“湘江”,“永安”更名“珠江”,“永平”更名“乌江”,“常德”改名“闽江”,“江犀”改名“涪江”。原华东海军江防舰队改编为第5舰队,因其主要任务是运输、登陆,川江炮舰等舰只旋被调离该舰队,“分别调去淞沪基地、海校或作报废处理”。[45]其后,这些原本在川江内河上巡防的军舰,随着中国内水主权完全收回而渐失其使用价值,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完全从中国海军的序列内消失。

1951年“湘江”舰干部合影。照片收藏:中国船政博物馆

和在长江内起义的军舰的情况有所不同,位于广东的“舞凤”炮艇在起义之后,立即被解放军投入作战行动,艇名改为“舞凤3-522”艇。1949年11月下旬“舞凤3-522”首先开赴中山县一带进行剿匪和缉私,同年12月初在中山县的八塘尾成功抓获了1艘80吨级的走私船,立下战功。后来这艘被捕的走私船被改为炮艇,命名为“奋斗”号。1949年12月,人民解放军广东军区江防司令部成立,“舞凤3-522”艇编入在其中,成为当时的骨干军舰之一。1950年1月,“舞凤3-522”艇和“前进”“劳动”“解放”等炮艇一起参加配合解放军解放海南岛的战斗。因艇小不适合跨海航行,“舞凤3-522”未直接参加渡海作战。[46]1950年12月3日,以原广东军区江防部队为基础,中南军区海军在广州正式成立,“舞凤3-522”艇在此期间渐失踪迹,推测因为机器老化等问题处于半报废状态。时人回忆“舞凤3-522”艇“烧木柴,经常停驶”,最终从中南军区海军中退役。还需一提的是,曾指挥了“舞凤”艇起义的该艇艇长李皋、副长梁魁庭都参加了1950年5月25日的垃圾尾海战。海战中梁魁庭作为“解放”号炮艇的艇长英勇作战,成为人民海军早期著名的战斗英雄。而原“舞凤”艇长李皋随“桂山”号炮艇作战,在“桂山”号遭重创被迫在垃圾尾搁浅后,艇上人员上岸坚持战斗至最后,李皋受伤后被国民党军队捕获牺牲。[47]

【注释】

[1]《海军》第2卷,[日]诚文图书1981年版,第195—198页。

[2]《世界の舰船》增刊第47集,[日]海人社1997年版,第95—96页。《中国方面海军作战》(1),[日]朝云新闻社1974年版,第85页。

[3]《中国方面海军作战》(1),[日]朝云新闻社1974年版,第85页。

[4]《中国方面海军作战》(1),[日]朝云新闻社1974年版,第84页。

[5]《中国方面海军作战》(1),[日]朝云新闻社1974年版,第115、120页。

[6]《中国方面海军作战》(1),[日]朝云新闻社1974年版,第120页。

[7]包遵彭:《中国海军史》,(中国台湾)海军出版社1951年版,第356页。

[8][日]片桐大自:《联合舰队军舰铭铭传》,[日]光人社1988年版,第244页。

[9]《丸スペシャル·日本の炮舰》,1980年11月。《世界の舰船》增刊第47集,[日]海人社1997年版,第97页。

[10]《海军》第10卷,[日]诚文图书1981年版,第248页。

[11]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C08010874900、海軍一般史料·中央·引渡目錄·支那方面艦隊引渡目錄14/17(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12]《丸スペシャル·日本の炮舰》,1980年11月,第30页。

[13]《世界の舰船》增刊第47集,[日]海人社1997年版,第98页。

[14]《海军》第10卷,[日]诚文图书1981年版,第249—250页。

[15]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C08010874700、海軍一般史料·中央·引渡目錄·支那方面艦隊引渡目錄14/17(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16]《海军》第10卷,[日]诚文图书1981年版,第251页。

[17]《世界の舰船》增刊第47集,[日]海人社1997年版,第100页。

[18][日]福井静夫:《写真日本海军全舰艇史》(上卷),KKベストセラーズ1994年版,第455—456页。

[19]《丸スペシャル·日本の炮舰》,1980年11月,第31页。

[20]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C08010875000、海軍一般史料·中央·引渡目錄·支那方面艦隊引渡目錄14/17(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21][日]福井静夫:《日本の军舰》,[日]出版协同社1956年版,第146页。

[22]《海军》第10卷,[日]诚文图书1981年版,第253—254页。

[23]《世界の舰船》增刊第47集,[日]海人社1997年版,第102页。

[24]《丸スペシャル·日本の炮舰》,1980年11月,第31—32页。

[25]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C08010875500、海軍一般史料·中央·引渡目錄·支那方面艦隊引渡目錄14/17(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26]Jane’s Fighting Ships 1937,p.512.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22—1946,Conway Maritime Press 1987,p.156.

[27]《中国方面海军作战》(2),[日]朝云新闻社1974年版,第325页。

[28]《丸スペシャル·日本の炮舰》,1980年11月,第32页。

[29]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C08010875100、海軍一般史料·中央·引渡目錄·支那方面艦隊引渡目錄14/17(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30]《丸スペシャル·日本の炮舰》,1980年11月,第33页。

[31]《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下),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1888页。

[32]《海军舰队发展史》(一),(中国台湾)台湾防卫部门“史政局”2001年版,第214页。

[33]《申报》,1945年9月16日,第一张。

[34]《海军舰队发展史》(一),(中国台湾)台湾防卫部门“史政局”2001年版,第250—251页。

[35]一说“伏见”(二代)更名“江凤”继续服役,存疑。

[36]Jane’s Fighting Ships 1953—1954,p158.

[37]《海军舰队发展史》(一),(中国台湾)台湾防卫部门“史政局”2001年版,第250—251页。

[38]《海军舰队发展史》(一),(中国台湾)台湾防卫部门“史政局”2001年版,第272页。

[39]Jane’s Fighting Ships 1953—1954,p158.

[40]《世界舰船》增刊第47集,[日]海人社1997年版,第97页。

[41]刘广凯:《刘广凯将军报国忆往》,(中国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年版,第52页。陈务笃:“国民党军海防第二舰队起义亲历记”,《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起义投诚·海军》,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版,第550页。据张爱萍回忆则称“太原”是1949年4月30日被炸沉,见《海军·回忆史料》,解放军出版社1999年版,第6页。

[42]叶裕和:“国民党军海军江防舰队起义前后”,《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起义投诚·海军》,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版,第702页。

[43]张增富:“‘永安’舰士兵起义活动情况”,《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起义投诚·海军》,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版,第699页。

[44]陈务笃:“国民党军海防第二舰队起义亲历记”,《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起义投诚·海军》,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版,第550页。

[45]《海军·回忆史料》,解放军出版社1999年版,第68页。

[46]梁魁庭:“我和‘舞凤’艇一起走向新生”,《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起义投诚·海军》,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版,第657页。

[47]《海军·回忆史料》,解放军出版社1999年版,第174—1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