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篇
【题解】
本篇所谈的关乎养生之道。颜之推对养生之术的看法比较切合实际,从“爱养神明,调护气息,慎节起卧,均适寒暄,禁忌饮食,将饵药物”等方面入手,主张“不可不惜,不可苟惜”的生命态度,不可冒无谓之险,不可行贪婪之事,以此全身保性,避免祸患加身。
【原文】
神仙之事,未可全诬①;但性命在天,或难钟值②。人生居世,触途牵絷③;幼少之日,既有供养之勤;成立之年,便增妻孥之累。衣食资须,公私驱役;而望遁迹山林,超然尘滓,千万不遇一尔。加以金玉之费④,炉器所须,益非贫士所办。学如牛毛,成如麟角。华山之下,白骨如莽⑤,何有可遂之理⑥?考之内教⑦,纵使得仙,终当有死,不能出世,不愿汝曹专精于此。若其爱养神明,调护气息,慎节起卧,均适寒暄⑧,禁忌食饮,将饵药物⑨,遂其所禀⑩,不为天折者,吾无间然⑪。诸药饵法,不废世务也。庾肩吾常服槐实⑫,年七十余,目看细字,须发犹黑。邺中朝士,有单服杏仁、枸杞、黄精、术、车前得益者甚多,不能一一说尔。吾尝患齿,摇动欲落,饮食热冷,皆苦疼痛。见《抱朴子》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行之数日,即便平愈,今恒持之。此辈小术,无损于事,亦可修也。凡欲饵药,陶隐居《太清方》中总录甚备⑬,但须精审,不可轻脱。近有王爱州在邺学服松脂⑭,不得节度,肠塞而死,为药所误者其多。
【注释】
①诬:虚假。
②钟值:正好赶上。
③牵絷(zhí):牵绊。
④金玉:指的是修炼仙丹所用的黄金、玉石、丹砂、云母等。
⑤白骨如莽:白骨积成堆,仿佛野草一般。
⑥遂:愿望达成。
⑦内教:佛教。
⑧寒暄:寒暖。
⑨饵:吃。
⑩禀:领受。
⑪无间:没有闲话可以说。
⑫庾肩吾:南朝梁代人。
⑬陶隐居:陶弘景,南朝齐梁人。
⑭松脂:《本草纲目》记载:“松脂,一名松膏,久服,轻身,不老延年。”
【译文】
修道成仙这样的事,并不全是虚假的;不过人的寿命由天定,或许很难正好遇上这样的契机。人生在世,四处都有牵累羁绊;年少时,便有了供养父母的劳苦;成家立业之后,又添加了妻子儿女的拖累。要解决穿衣吃饭所需的费用,又要因为公事和私事而劳苦奔波;然而因此想要遁迹于山林,超然于世外的人,恐怕在千万人中都遇不上一个吧。再加上炼丹材料所需要的费用,炉器所需要的费用,更不是贫寒之士所能办到的。求道之人多如牛毛,而真正能够成仙的人却是凤毛麟角。华山脚下,白骨如野草一般堆积,哪里有可以实现愿望的道理?考察佛教里面的说法,即便是能够成仙,最后还会有一死,无法摆脱掉尘世的羁绊,我是不希望你们将精力花费在这件事情上的。如若你们爱护精神,调理保护气息,起居有节制,能够适应天气寒暖的变化,注重饮食禁忌,并结合药物养生,就能够如愿达到上天所赋予的寿命,不会中途夭折,如此一来我也就没有什么闲话可以说了。熟习各种药物的服用方法,不要因此而荒废了世务。庾肩吾经常服用槐树的果实,七十多岁的时候,眼睛还能够看到微小的字,头发胡须依然很黑。邺城中的朝官,也有单独服用杏仁、枸杞、黄精、白术、车前的,他们从中也得到了不小的益处,这里就无法一一叙说了。我曾经患有牙病,牙齿晃动要掉落,冷热饮食,都苦于牙齿的疼痛。我看到《抱朴子》一书中记载的牢固牙齿的方法,早上起来叩牙齿三百下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我按照这个方法施行了几日,牙齿便痊愈了,到如今我都坚持这种固牙的方法。诸如这类的小方法,如若对别的事情没有什么妨碍,也都可以略微学学。凡是想要吃补药,陶隐居所著的《太清方》中就收录了很完备的药方,不过一定要懂得精心审察,不可轻率使用。近日有个叫王爱州的人在邺城学别人服用松脂,却没有节度,最后肠塞而死,像这种被药物所害的例子还有很多。
【原文】
夫养生者先须虑祸,全身保性,有此生然后养之,勿徒养其无生也。单豹养于内而丧外,张毅养于外而丧内①,前贤所戒也。嵇康著《养生》之论,而以傲物受刑;石崇冀服饵之征,而以贪溺取祸②,往世之所迷也。
【注释】
①单豹养于内而丧外,张毅养于外而丧内:出自《庄子·达生》:“鲁有单豹者,岩居而水饮,不与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不幸遇饿虎,饿虎杀而食之。有张毅者,高门县簿,无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养其外为病攻其内。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后者也。”又《淮南子·人间训》中:“单豹倍世离俗,岩居谷饮,不衣丝麻,不食五谷,行年七十,犹有童子之颜色,卒而遇饥虎杀而食之。张毅好恭,遇宫室廊庙必趋,见门闾聚众必下,厮徒马圉,皆与伉礼。然不终其寿,内热而死。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
②石崇冀服饵之征,而以贪溺取祸:石崇,西晋人,以掠夺过往客商致富。八王之乱时,石崇攀附齐王冏,后来被赵王伦所杀。
【译文】
养生的人一定要先考虑到祸患之事,先保全自身性命,有了性命才能够得以养生,不要白白保养那些根本不存在的、所谓长生不老的生命。单豹善于保养身心而最终却丧命于外界饥饿的老虎,张毅善于防备外患而最后却因身心疾病而死,这些都是前代贤人引以为戒的事情。嵇康著有《养生论》,但却因为傲慢无礼而遭杀身之祸;石崇希望通过服药的方式来延年益寿,却因为过于贪财好色而引来祸端,这都是前代中糊涂之人的例子。
【原文】
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①。涉险畏之途,干祸难之事,贪欲以伤生,谗慝而致死②,此君子之所惜哉!行诚孝而见贼③,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④,君子不咎也。自乱离已来,吾见名臣贤士,临难求生,终为不救,徒取窘辱,令人愤懑。侯景之乱,王公将相,多被戮辱,妃主姬妾,略无全者。唯吴郡太守张嵊⑤,建义不捷⑥,为贼所害,辞色不挠⑦;及鄱阳王世子谢夫人⑧,登屋诟怒,见射而毙。夫人,谢遵女也。何贤智操行若此之难?婢妾引决若此之易⑨?悲夫!
【注释】
①苟惜:用不正当的手段加以爱惜。
②慝(tè):灾祸。
③诚孝:忠孝。颜之推为了避讳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的名讳所改的。
④泯躯:捐躯。
⑤张嵊(shèng):南朝梁人。
⑥建义:召集义军,举起义旗。
⑦辞色不挠:言辞和神色不屈服。
⑧世子:古代帝王、诸侯的嫡长子。
⑨引决:自裁。
【译文】
生命不可以不珍惜,也不可以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来爱惜。走上艰险困难的道路,参与招致灾难祸患的事情,因为过度贪婪而伤害生命,做奸恶之事而导致死亡,在这些方面君子应当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做诚孝之事而惨遭陷害,行仁义之举又惹来罪过,最后君子只能放弃自己的生命以保全家人,捐躯以救济自己的国家,为这些事情而舍弃生命,君子是不会责怪的。自从叛乱以来,我见一些名臣贤士,在危难之中苟且偷生,最后却是求生不得,还白白遭受窘迫和耻辱,真是让人愤懑。侯景之乱,王侯将相,大多都惨遭杀戮侮辱,妃子、公主、姬妾,也几乎没有幸存的。只有吴郡太守张嵊,组织义军对抗侯景的反叛,最后失败被杀,一点都没有屈服;鄱阳王世子谢夫人,登上自家的屋顶怒骂叛贼,最后被叛贼用箭射死。谢夫人,是谢遵的女儿。为何那些贤能、智慧之人坚守操行就如此困难呢?侍婢、小妾自裁就义反倒这么容易?真是可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