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后记
我感谢世界范围内许多人们对20世纪探索剧场的关注与研究,其中特别应该提到Jane Miling与Graham Ley对现代表演理论的研究,Ian Watson对巴尔巴及其奥丁剧院的追踪调查,Maurice Kurtz复活了科伯及其老鸽巢的历史,Andre Helbo对彼得·布鲁克戏剧的关注和研究,Andre Helbo对戏剧人类学的研究,Graham Ley对跨文化戏剧的关注,马丁·艾斯林对于荒诞派戏剧的阐释,J.L.斯泰恩关于现代戏剧的描述,理查·谢克纳亲身参与的理论和实践,等等,都给了我很多启发和帮助。中国的研究者特别应该感谢周宁先生对西方戏剧史的系统思考和研究,蓝剑虹先生对表演理论的广泛研究,钟明德先生对格洛托夫斯基的专门研究,吴光耀先生对西方演剧史的介绍与论述,曹路生先生对后现代戏剧思潮的译介与研究,王昆先生对表演理论史迹的缕析,孙惠柱先生对于人类表演学的引介与研究,宫宝荣先生对法国戏剧百年的描述与分析,沈林先生对西方现代戏剧的深切了解,等等,可以说,如果没有与这些东西方学者偶然或必然的心目相遇,读到他们很好的著作与思想,我就没有勇气和条件,对20世纪西方探索剧场理论作更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正如每一种研究成果可能都分享了许多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同时代人的智慧与发现,我的研究也不例外。在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的今天,研究20世纪探索剧场理论使我有一种生活在地球村的感觉,通过阅读和研究,我仿佛跟随着这些属于全人类的戏剧大师们探索的脚步,一起思考戏剧的问题,思考人类的问题。这种不断拓展自我、开阔眼界的乐趣,真是难以言喻而又无与伦比!所以,我似乎应该特别感谢我的这些研究对象: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耶荷德、科伯、阿尔托、布莱希特、格洛托夫斯基、彼得·布鲁克和尤金尼奥·巴尔巴,他们都是世界性的戏剧大师,他们丰富深刻的理论和永不停息的探索,开启了我的智慧,滋养了我的生命,值得我一次次去做心灵探访。
其实,我最想感谢的是复旦大学。这里岁月静好,精神自由,足以让我诗意栖居和潜心问学。这里群贤会聚,名家辈出,使我更有底气放眼世界,指点东西。这里阳光明媚,风清气正,给我提供了一个教书、著书的良好环境。特别幸运的是,我得到高人指点:“踏踏实实做研究,解决几个学术问题,培养几个学生。”——从此,我的人生方向更加明确,脚步更加坚定和从容,用清澈的眼睛仰观俯察,寸心千里,逐渐获得大胸襟与大气象。“沧海自浅情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我深感自己读书做学问的生活有一种充盈的幸福!
当然,我的工作还没有做到最好,我的著作还存在许多问题。那么,问题出自我的局限,而成绩应当归功于以上所有我感恩的人。
梁燕丽
2018年10月1日
于复旦大学光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