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裂时代开始
二 大分裂时代开始
八王之乱正高潮时,中国大分裂时代前期的五胡乱华十九国时代来临。
“胡”,跟近代的“洋”同一意义,胡人就是洋人,是古中国对华夏民族以外其他民族的总称。五胡,当时指的是:匈奴民族、鲜卑民族、羯民族、氐民族、羌民族。依古老的说法,他们都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在本世纪(四)初,他们分布情形,有如下表。不过要说明的,羯是匈奴的一支,氐是羌的一支,实质上也可以说只有三胡。
五胡 | 集中地区 | 散居地区 | 所属部落 |
---|---|---|---|
匈奴民族 | 并州(山西)·河套(内蒙鄂尔多斯) | 凉州(河西走廊) | |
鲜卑民族 | 匈奴汗国故地(长城以北)·柴达木盆地 | 凉州(河西走廊)·秦州(甘肃南部) | 慕容部落,宇文部落,拓跋部落,段部落,秃发部落,乞伏部落 |
羯民族 | 并州(山西)东南部 | ||
氐民族 | 秦州(甘肃南部) | 雍州(陕西中部) | |
羌民族 | 青海湖畔·秦州(甘肃南部) | 凉州(河西走廊)·雍州(陕西中部) |
五胡深入中国内地,并不是由于他们的侵略,而是大多数出自中原王朝的邀请,甚至强迫。像匈奴民族,于公元一世纪投降西汉王朝后,西汉王朝就把他们内迁到西河美稷(内蒙准格尔旗),经过三百余年,人口增加,居留地相对扩大。像羌民族、氐民族,当上世纪(三)三国时代中国内地人口过度缺少时,曾不止一次地强迫他们内迁屯垦,以增加财富兵源。他们的面貌跟华夏民族不一样,胡须较多而眼睛下凹,使用华夏民族听不懂的言语。上世纪(三)末叶,鲜卑民族酋长秃发树机能,氐民族酋长齐万年,先后在秦州(甘肃南部)发动过两次强烈的民众抗暴,因之引起人们对五胡喧宾夺主情势的注意。其中一位中级官员(太子洗马)江统,作《徙戎论》(戎,即胡),主张把五胡全部迁出中国内地。这当然无法办到,把数百万人从他们世代相传已被认为是自己的肥沃土地上赶走,赶回到举目荒凉的塞外,即令强大十倍的政府,也不敢尝试。
促使五胡叛变的不是民族意识,而是晋政府的腐败和官员的贪污残暴(在叙述一世纪羌战时,我们曾对此特别强调)。像苦县大屠杀的主角石勒,他的遭遇就是一个最典型的说明。石勒是羯人,家庭穷苦,自幼丧父,跟母亲相依为命,在故乡武乡(山西武乡),出卖劳力,为人做苦工,维持母子不致饿死。他不识字,因为穷苦而又卑贱,所以连姓都没有,只有乳名,在人海中,不过一个可怜的小小泡沫。八王之乱和连续旱灾,使晋政府各地驻防的军队粮饷,无以为继,并州(山西)州长(刺史)司马腾亲王,为了筹措粮饷,竟想出使人难以置信的卑鄙手段,他大规模逮捕胡人,贩卖奴隶。无数善良守法的穷苦青年从他们的家人身边和工作场所,被官员捕去,两人共戴一枷(枷,酷刑之一,木板当中凿洞,套到颈上),徒步越过高达两千米的太行山,走向五百公里外的山东(太行山以东)奴隶市场,向大商人、大地主兜售。石勒有几次都要病死在路上,但押解人员不愿猪仔减少,才几次免于死亡。石勒从他母亲身旁被捕去时,只二十一岁,千年以后我们仍可听到那衣不蔽体的老妇人绝望的哭声,她没有地方申诉,因为犯罪的就是合法的政府。石勒最初被卖给一个大地主为奴,后来,他乘机逃亡,投奔附近一个农民暴动集团,集团的领袖汲桑,才给他起一个姓名——石勒。不久,石勒自己集结了一支军队,汉赵帝国封他为将军,命他在中原一带游击,他的高度才能和晋政府官员日益的贪污凶暴,使他的军队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多。
石勒的遭遇,充分地显示症结所在。即令把五胡全部迁到塞外,华夏民族也会起而抗暴,事实上华夏民族已经纷纷起而抗暴了,汲桑就是其中之一。
五胡乱华十九国立国时间都很短促,最短的只有三年,最长的也不过五十七年。而且并不全由五胡建立,也有华夏人插足其间。忽兴忽亡,错综复杂。我们为它们列出一表,使先有一个轮廓印象。表中加△记号的,指最重要的数国。
五胡十九国表:
世纪 | 年代 | 开国年 | 国别 | 开国君主 | 民族 | 首都 | 亡国年 | 年数 | 亡于 |
---|---|---|---|---|---|---|---|---|---|
本世纪(四世纪) | 头十年 | 304 | 成汉帝国 | 李雄 | 氐 | 成都(四川成都) | 347 | 44 | 晋 |
△汉赵帝国 | 刘渊 | 匈奴 | 平阳(山西临汾) | 329 | 26 | 后赵 | |||
一十 | 319 | △后赵帝国 | 石勒 | 羯 | 襄国(河北邢台) | 351 | 33 | 冉魏 | |
二十 | 320 | 前凉王国 | 张茂 | 汉 | 姑臧(甘肃武威) | 376 | 57 | 前秦 | |
三十 | 337 | △前燕帝国 | 慕容皝 | 鲜卑 | 邺城(河北临漳) | 370 | 34 | 前秦 | |
五十 | 350 | △冉魏帝国 | 冉闵 | 汉 | 邺城 | 352 | 3 | 前燕 | |
351 | △前秦帝国 | 苻健 | 氐 | 长安 | 394 | 44 | 西秦 | ||
八十 | 384 | △后燕帝国 | 慕容垂 | 鲜卑 | 中山(河北定州) | 407 | 24 | 北燕 | |
西燕帝国 | 慕容泓 | 鲜卑 | 长子(山西长子) | 394 | 11 | 后燕 | |||
△后秦帝国 | 姚苌 | 羌 | 长安 | 417 | 34 | 晋 | |||
385 | 西秦王国 | 乞伏国仁 | 鲜卑 | 金城(甘肃兰州) | 431 | 39 | 胡夏 | ||
386 | 后凉王国 | 吕光 | 氐 | 姑臧(甘肃武威) | 403 | 18 | 后秦 | ||
九十 | 397 | 南凉王国 | 秃发乌孤 | 鲜卑 | 乐都(青海乐都) | 414 | 18 | 西秦 | |
北凉王国 | 一任王 段业 |
汉 | 张掖(甘肃张掖) | 439 | 43 | 北魏 | |||
二任王 沮渠蒙逊 |
匈奴 | ||||||||
398 | 南燕帝国 | 慕容德 | 鲜卑 | 广固(山东青州) | 410 | 13 | 晋 | ||
下世纪(五世纪) | 头十年 | 400 | 西凉王国 | 李暠 | 汉 | 敦煌(甘肃敦煌) | 421 | 22 | 北凉 |
405 | 西蜀王国 | 谯纵 | 汉 | 成都(四川成都) | 413 | 9 | 晋 | ||
407 | 胡夏帝国 | 赫连勃勃 | 匈奴 | 统万(陕西靖边) | 431 | 25 | 吐谷浑 | ||
北燕帝国 | 一任帝 高云 |
朝鲜 | 龙城(辽宁朝阳) | 436 | 30 | 北魏 | |||
二任帝 冯跋 |
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