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疆土的扩张——外蒙古

一四 漠北疆土的扩张——外蒙古

比内蒙古还要庞大的外蒙古,在喀尔喀部统治之下,仍独立于瀚海沙漠群之北。已迁到北京的清政府无意向北发展,他们对拥有内蒙古广大的领土和西伯利亚外兴安岭以南广大的领土,已心满意足。可是一个意外的事件,却使外蒙古自动地请求归入清帝国。这个事件起因于以伊犁(新疆伊宁)为首都的准噶尔汗国,于《尼布楚条约》签订的前一年(1688),向外蒙古喀尔喀部发动攻击。

喀尔喀是蒙古诸部落中,人口最多,占地也最广的一个部落,又分为下列三个汗部:

一、车臣汗部(外蒙古东部,牙帐设今温都尔汗)

二、土谢图汗部(外蒙古中部,牙帐设今哈尔和林)

三、札萨克图汗部(外蒙古西部,牙帐设今贝格尔)

所谓喀尔喀部,只是一个部落的总名称,不是一个具体的行政组织,更没有一个共同领袖。事实上三个汗部独立并存,各有各的可汗,互相间不停地打斗。

准噶尔汗国是四卫拉特之一准噶尔部建立的国家,参考上上世纪(十五)第四节附表及第六节,我们会记起当时声势烜赫,生擒过明帝国酒肉皇帝朱祁镇的瓦剌部落。瓦剌自从也先可汗死后,失去领导中心,这个突厥民族的部落分裂为三部:土尔扈特部、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杜尔伯特部稍后被辉特部取而代之,他们向西迁移到现在的新疆北部。而另一支蒙古人的和硕特部,也侵入到新疆北部,跟他们混合。于是,遂被笼统地称为四卫拉特。卫拉特,即瓦剌的转音。

本世纪(十七)二十年代,和硕特部在固始汗率领下,侵入现在的青海,建立一个庞大的和硕特汗国。土尔扈特部也移向中亚,深入欧洲。新疆北部的故土上,只剩下准噶尔部跟辉特部。我们用下表列出这四个卫拉特可汗的世系:

四部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第六代 疆域今地
十七世纪 十八世纪
土尔扈特部(突厥族) 入俄
和硕特部(蒙古族) 固始汗1656年卒 西藏一任达颜汗鄂齐尔1670年卒 二任达赖汗明素克(巴图台吉) 三任拉藏汗1717年被杀 丹衷 班珠尔 西藏
青海一任汗札什巴图汗 二任汗罗卜藏丹津1725年逃亡,1755年被擒 青海
准噶尔部(突厥族) 一任汗巴图尔浑台吉1660年卒 二任汗僧格 三任汗索诺木阿拉布坦 新疆及哈萨克斯坦东部
五任汗策妄阿拉布坦1727年卒 六任汗噶尔丹策零1745年卒 七任汗那木札尔1750年被杀
八任汗达札尔1754年被杀
四任汗噶尔丹1697年卒
大策零 九任汗达瓦齐1755年被擒
(杜尔伯特部)辉特部(突厥族) 十任汗阿睦尔撒纳1757年卒 蒙古西北角

本世纪(十七)六十年代,准噶尔汗国——也就是准噶尔部的第二任可汗僧格,被他的两位哥哥谋杀,由僧格的儿子索诺木阿拉布坦继位。僧格的弟弟噶尔丹正在西藏当喇嘛,喇嘛教领袖达赖送他回国安定内部。噶尔丹回国后,把两位哥哥以及侄儿索诺木阿拉布坦一齐杀掉,自己当上可汗。他不久就并吞了回部(新疆南境),又并吞了青海的和硕特汗国,使他的国土扩张到二百八十万方公里。

噶尔丹可汗雄才大略,他的下一个猎物是外蒙古。

外蒙古的喀尔喀部不能团结如故。八十年代1684年,土谢图汗攻杀了札萨克图汗,把札萨克图汗美丽的姬妾和大批部众抢了去。中国清政府派藩属事务部部长(理藩院尚书)阿拉尼,会同西藏喇嘛教领袖达赖的使节席勒图,在伯勒齐尔城(甘肃安西),召开和解会议。和解会议并不能使他们和解,反而发生了一件礼仪上的重大纠纷。蒙古地区喇嘛教主教库伦活佛(哲布尊丹巴胡土克图。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他是土谢图汗国的弟弟,在和解会议上,曾经跟达赖的使节席勒图以平等的身份,同席而坐。噶尔丹可汗得到报告,认为抓住了借口,于是他义愤填膺地宣称,库伦活佛犯了不敬达赖的滔天大罪,必须予以重惩。

和解会议后的次年(1688),噶尔丹可汗自前进基地科布多(蒙古科布多)出发,向外蒙古攻击。喀尔喀的三个汗部大败,溃不成军,不得不停止内斗,紧急会商救亡措施。他们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归附俄国,一是归附清帝国。这是一项重大的决定,这决定势将引起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历史反应。库伦活佛坚持归附清帝国,他说:“俄国不信佛教,穿的衣服也奇形怪状。清帝国一片和平景象,又信佛教,穿的衣服看起来好像神仙,而且清帝国繁华富庶,有用不完的财宝,绸缎锦绣更多,依靠他们,生活一定愉快。”除了这些理由,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没有说出来的理由,就是他跟玄烨大帝间的私人友谊最笃。三部可汗一致接受他的意见。

玄烨大帝一面命三部撤退到内蒙古,发给临时急赈救济。一面向噶尔丹可汗呼吁放弃使用武力,退出外蒙古。噶尔丹答应放弃武力,但必须清帝国先行交出罪犯库伦活佛,以及土谢图汗。这是清帝国无法接受的,噶尔丹遂继续东进,横穿外蒙古高原,抵达两千五百公里外的克鲁伦河下游。明年(1690),大军更深入内蒙古,直抵距北京只有三百五十公里的乌兰布通(内蒙克什克腾旗南)。噶尔丹可汗企图用压力使清帝国屈服,他犯了横挑强邻的错误。

玄烨大帝亲自统军出长城攻击,皇子胤禔担任先锋,到达乌兰布通,发现准噶尔兵团的主力——驼城。驼城是弓箭战争时代的产物,把骆驼的四脚绑住,卧倒在地,加上木箱和用水湿透了的毛毯,即成为可以阻止骑兵冲突的坚强堡垒。但如果用来对抗新武器大炮,就太落伍了。胤禔用猛烈的炮火轰击,骆驼大半死掉,驼城崩溃,噶尔丹可汗乘夜向西撤退。

可是噶尔丹已无法摆脱噩运,他的侄儿,即索诺木阿拉布坦的弟弟策妄阿拉布坦,在汗国的首都伊犁(新疆伊宁)宣布即位,下令通缉弑君篡位的叛逆噶尔丹。噶尔丹撤退到科布多城后,不能再西进。他向俄国求援,愿做俄国收复雅克萨城的先锋。俄国因跟中国刚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所以对噶尔丹的提议,不作回答。

噶尔丹不是容易屈服的人物,他驻屯科布多整补训练,五年后的九十年代1695年,做最后的冲刺,跟遥远东方三千公里外,嫩江河畔的内蒙古科尔沁部,秘密结盟,向喀尔喀部(外蒙古)发动夹击。他希望用闪电战术一举消灭喀尔喀部,重新控制内蒙古,建立他的新汗国。当噶尔丹再度进攻,东进两千余公里,抵达克鲁伦河时,清政府三路迎击的大军早已进入攻击的位置。次年(1696),玄烨大帝亲自北上一千公里,到克鲁伦河畔的车臣汗牙帐(蒙古温都尔汗),指挥作战。噶尔丹望见了清帝国皇帝的黄龙大旗,才发现被科尔沁部出卖,中了清帝国的诱敌之计,他急令撤退,用最迅速的方法脱离清军东路和中路两个兵团,日夜奔驰二百五十公里,到了库伦(蒙古乌兰巴托)东南三十五公里的昭莫多,正在庆幸终于脱险之际,却不知道恰恰进入清军西路兵团司令官(抚远将军)费扬古的口袋阵地,噶尔丹大败,他的妻子阿奴皇后,跟她的丈夫一样的勇敢善战,她身穿铜盔铜甲,率领精兵突围,死于巨炮的轰击之下。

噶尔丹虽全军覆没,仍拒绝投降。他退守科布多,但已不能再组织一支战斗部队。明年,即本世纪(十七)最后第三年(1697),他服毒自杀。喀尔喀三汗部仍回外蒙古故地,不过形势已经不同,外蒙古和噶尔丹辖下的科布多、乌梁海两地区,面积共一百八十万方公里的土地,自此纳入中国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