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三次宦官时代
五 中国第三次宦官时代
明王朝自靖难之役后,国内安定三十余年。此三十余年位于本世纪(十五)初期,是中国人民在明王朝统治三百年中,唯一的比较幸福的日子。郑和下西洋,交趾省(越南北部)设立和朱棣五次亲征,以及长城运河的建设工程,也都在这三十余年中完成。宦官的灾难虽然已经萌芽,像交趾监军马骐,竟逼使交趾脱离祖国,即是一个恶兆。可是马骐终于受到惩罚,社会还有一线光明。而三十年代之后,宦官时代降临,连这一线光明也都消失,而终于完全黑暗。
这是中国第三次宦官时代,距第一次宦官时代(二世纪)一千三百年,距第二次宦官时代(九世纪)六百年。我们姑且说,第三次宦官时代始于本世纪(十五)三十年代1435年王振当权,终于下下世纪(十七)六十年代1661年明王朝覆亡,历时二百二十七年。
——注意一个现象,宦官时代的结束,一定是王朝的覆亡。
——肯定时代的起讫时间,是一件非常荒谬的事。但为了对社会形态有一个了解,必须如此,才可以有明确的印象。事实上二百余年间,宦官并不每年都在作怪。像下世纪(十六)第十二任皇帝朱厚熜(明世宗)在位的四十六年中,宦官就没有什么地位。
我们把宦官时代的主要当权的宦官人物,列出一表:
世纪 | 皇帝 | 宦官 | 职位 | 当权起讫 | 当权年数 | 注 |
---|---|---|---|---|---|---|
15 | 六任帝朱祁镇 | 王振 | 司礼太监 | 1435—1449 | 15 | 朱祁镇在位15年。 |
七任帝朱祁钰 | 朱祁钰在位9年,任用于谦,全国安定。 | |||||
八任帝朱祁镇 | 曹吉祥 | 司礼太监 | 1457—1461 | 5 | 朱祁镇复辟后又在位8年。 | |
门达 | 锦衣卫指挥使 | 1463 | ||||
九任帝朱见深 | 汪直 | 西厂提督太监 | 1477—1483 | 7 | 朱见深在位24年,不出见政府官员。 | |
十任帝朱祐樘 | 李广 | 太监 | 1488—1498 | 11 | 朱祐樘在位19年,不出见政府官员。 | |
16 | 十一任帝朱厚照 | 刘瑾 | 司礼太监 | 1506—1510 | 5 | 朱厚照在位17年。 |
钱宁 | 锦衣卫指挥使 | 1513—1521 | 9 | |||
十二任帝朱厚熜 | 朱厚熜在位46年,无宦官之祸,然而任用大贪官严嵩当宰相。 | |||||
十三任帝朱载垕 | 朱载垕在位7年,不出见政府官员。 | |||||
十四任帝朱翊钧 | 冯保 | 司礼太监 | 1572—1582 | 11 | 朱翊钧在位49年,不出见政府官员。 | |
(诸太监) | 税监、矿监 | 1583—1620 | 38 | |||
十五任帝朱常洛 | 朱常洛在位30日。 | |||||
17 | 十六任帝朱由校 | 魏忠贤 | 司礼太监 | 1620—1627 | 8 | 朱由校在位8年。 |
十七任帝朱由检 | 曹化淳 | 司礼太监 | 1628—1644 | 17 | 朱由检在位18年。 | |
十八任帝朱由崧 | (诸太监) | 1 | 朱由崧在位13月。 | |||
十九任帝朱聿键 | 朱聿键在位16月,流亡不定。 | |||||
二十任帝朱由榔 | 马吉翔 | 司礼太监 | 1647—1661 | 15 | 朱由榔在位17年,流亡不定。 |
上表可以看出,明王朝几乎每一个皇帝,都有他亲信并掌握权柄的宦官。没有特别亲信宦官的皇帝,如朱厚熜,则有特别亲信的贪官。
当三十年代朱祁镇(明英宗)即位时(1435),年方九岁,还是一个顽童。由司礼太监王振带着他游戏,他对这个大玩伴,十分敬佩,尊称为“王先生”。最初,朱祁镇的祖母张太后,经常派人到内阁,查问政事,发现王振有假传圣旨的情形。大怒之下,亲自主持内阁会议,要杀王振,一批乡愿大臣代他求情,才算幸免。但张太后不久逝世,王振的威风日增,没有人能控制他,不但成为太上宰相,而且成为太上皇帝。第三次宦官时代,遂由王振揭幕。
首先受害的是皇家教师(侍讲)刘球,刘球上奏章劝朱祁镇亲政,王振认为讥讽自己,即把刘球逮入锦衣卫诏狱,乱刀砍死,尸体肢解,掷到荒郊。另一位受害人是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京师国子监祭酒)李时勉。有一天,王振前往视察,李时勉对他并没有表示特别的恭敬,王振就指控李时勉盗用国家树木,把他在大学门前带枷示众三天,大学生数千人哭号奔走,都不能解救,最后还是辗转求到朱祁镇的母亲何太后,何太后向朱祁镇询问,朱祁镇惊愕说:“一定是王振干的事。”才下令释放。最高法院副院长(大理少卿)薛瑄,在大庭广众中没有先向王振行礼。王振即逮捕薛瑄,下锦衣卫诏狱,以贪污受贿罪名,判处死刑。处斩前夕,王振一位老仆人在厨房流泪,王振问他为什么时,老仆人说:“我跟薛瑄是同乡,深知他的为人。”并举出若干事证,王振才把薛瑄开释,但仍被贬谪至边疆铁岭(辽宁铁岭)。然而锦衣卫一位名王永的兵士,却没有这种好运。王永看不惯王振为非作歹,写匿名传单,加以指摘,被捕磔死。
权力所在,谄媚必然集中。工程部副部长(工部侍郎)王佑,没有胡须,王振问他什么原因,王佑说:“老爷没有,儿子辈安敢有。”
——注意王佑这件事,这是第三次宦官时代特征之一,政府高级官员和士大夫阶层,公然无耻地争向宦官卖身投靠,是第一第二次宦官时代所没有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