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断头政治

七 断头政治

宦官好像是明王朝皇帝的灵魂,明王朝皇帝不能没有宦官,犹如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

朱祁镇逝世后,儿子朱见深(成化帝)继位,信任宦官汪直。还特地创立“西厂”,命汪直主持。诏狱系统除了锦衣卫、东厂之外,又多了一个西厂。秘密警察布满每一个角落,朱见深躲在深宫之中,靠着这一批耳目爪牙,统治他所统治下的帝国。宰相商辂向朱见深指出,这种做法,并不能帮助安定秩序,反而会激起反抗,动摇国家基础。朱见深大怒说:“一个小小宦官,怎么会危害国家?”

——朱见深的话使人回忆九世纪时唐王朝皇帝李纯的话:“宦官不过是家奴。”他们对问题的反应,如出一辙。

反对宦官的固然有人,但谄媚宦官的摇尾系统,也正式建立,王佑不过口头上说说,而监察部委员(御史)王亿,却上奏章给皇帝,颂扬汪直所主持的西厂,对治安有极大的贡献,他说:“汪直所作所为,不仅可以为今日法,并且可以为万世法。”当奏章传出时,若干人要唾王亿的脸,但他立即被擢升为湖广省(湖南·湖北)高等法院副院长(按察副使)。

——从此,道德水平较低的人,官位越高。而官位越高的人,道德水平也越低。具有道德勇气的人,加速度地被排斥于政府之外,或被诬陷在诏狱之中。

朱见深的儿子朱祐樘(弘治帝),是头脑比较清楚的一位皇帝,而以不任用宦官闻名于世。但当宦官之一的李广死后,朱祐樘查看他家中账簿时,见有“某官送黄米几百石”“某官送白米几百石”的记载,困惑说:“李广能吃多少米?”左右告诉他,黄米指黄金,白米指白银,全是贿款。

王佑、王亿之类的无耻之徒,在宰相阶层中,也开始出现。宰相万安,完全靠进献春药秘方,被擢升为首相(华盖殿大学士)。朱见深死后,朱祐樘在一个小箱子里,找到这些秘方,每张秘方上都署名“臣万安进”,以便皇帝在淫乐中思念他的忠心。朱祐樘责备他说:“这是宰相应该做的事吗?”教万安辞职,但万安婉转哀求,不肯提出辞呈,以致朱祐樘不得不下令把他免官。另一位宰相(大学士)刘吉,是宦官汪直的摇尾系统中最得意的一员,贪污狼藉,屡被弹劾,但每被弹劾一次,他却一定升官一次,世人称他为“刘棉花”,意思是越弹越起。一直到汪直下台,他才跟着下台。

中央政府腐败,促使地方政府加倍腐败,因为地方政府官员必须更加贪污才能有充分的财物行贿,以保持自己的职位和再图升迁。而明王朝另有一种特殊的社会阶层,介于官员与平民之间,即退休的官员和没有官职的秀才、举人、进士,以及在职官员的家属亲戚,他们被称为“乡绅”,在社会上构成一个新型的恶霸集团,跟地方政府官员结合,欺压平民,尤其欺压佃农。佃农贫苦已极,常因无力缴纳粮租,而被乡绅缚送到县政府打问——打问,是官员对平民的廷杖,官员只要看到乡绅的名片,即行动刑。

贪官和乡绅,像两条毒蛇缠在人民身上,任何合法的手段,都不能摆脱。于是,抗暴革命遂跟明王朝同在。本世纪(十五)若干重要民变,我们用下表列出,它们都是大规模的流血抗暴,使中央政府为之震动:

年代 年份 民变领袖 发生地区
二十 1420 唐赛儿 蒲台(山东滨州)
三十 1438 思任发 麓川(云南瑞丽)
四十 1444 叶宗留 庆元(浙江庆元)
1448 邓茂七 沙县(福建沙县)
五十 1457 侯大狗 大藤峡(广西桂平) 战斗13年才平息
六十 1465 刘千斤 郧阳(湖北郧县)
1468 满俊 开城(宁夏固原南)
七十 1470 李胡子 郧阳(湖北郧县)

唐赛儿是佛教的女传教士,她失败后,像被地球吞没了似的无影无踪。明政府疑心她逃到庙庵里伪装尼姑,就把山东、北直隶(河北)两省所有的尼姑,数万人之多,全部逮捕,送到北京审讯。在酷刑下,她们的遭遇使人颤抖,但唐赛儿未能查获。邓茂七是一个佃农,在那个时代,佃农必须把粮租送到乡绅(乡绅和地主是一体的)家里,乡绅总百般挑剔虐待。邓茂七联络各地佃农,声明没有义务送粮上门,要乡绅自己下乡收取。乡绅立即通知政府,政府官员立即派兵镇压,邓茂七遂武装反抗。恰巧福建省省长(左布政使)宋彰,跟唐王朝末年的“债帅”一样,是一个同样性质的“债官”。他用借贷来的巨款贿赂宦官王振,才得到这个肥沃的高位,到任之后,急于偿清债务,用最凶暴的手段,无所不为。人民不堪忍受,尤溪县矿工蒋福成,首先发难,领导工人暴动。邓茂七跟蒋福成结合,声势浩大,最后当然失败,但也给贪污官员一个血的回报。不过终局最悲惨的还是李胡子一役,郧阳(湖北郧县)一带,荒山相连,农民自从上世纪(十四)便在山中屯垦,聚集九十余万人,有的已传了三代。李胡子领导据险抗暴时,大多数农民都没有参加。可是,等到李胡子失败,剿匪司令官(都御史)项忠,却下令做斩草除根式的大屠杀,九十余万人,全部死于刀下,妇女儿童尸体,填满山谷。项忠还树立石碑,歌颂自己功德,世人沉痛地称它为“堕泪碑”。

人民的反抗如此强烈,中央政府的腐败反而更甚。本世纪(十五)六十年代是一个可纪念的时代,明王朝开始出现一种自从人类有政治组织以来,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断头政治。中国历代王朝的皇帝,无论如何昏聩凶暴,总是经常地(甚至每天)都要出席金銮殿上举行的清晨汇报,跟群臣见面,讨论国政。必要时还出席小型的在别殿举行的高阶层汇报,听取并裁决大臣的意见,术语称为“早朝”或“视朝”。然而,自本世纪(十五)六十年代1460年起,第九任皇帝朱见深继承他冥顽不灵的老爹朱祁镇的宝座后,他比老爹更冥顽不灵,索性不再露面。

朱见深在位二十四年,始终藏在深宫,大臣不认识他,他也不认识大臣。八十年代1487年,朱见深逝世,儿子第十任皇帝朱祐樘继位,龟缩如故。直到本世纪(十五)最后第三年,即九十年代1497年,朱祐樘才在文华殿跟几位宰相见一面,由宦官向各人泡上一杯茶,只谈了几句家常话,就教他们退出。这是三十八年来皇帝第一次召集内阁,也是大臣第一次看到皇帝的嘴脸,成为轰动一时的大事。

明政府像一个断了头的巨人,在悬崖绝壁上,蠕蠕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