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对外挫折

七 五十年代对外挫折

现在,我们回到政治领域。

上世纪(七),唐政府在边疆曾设五个总督(都护)。本世纪(八)更在五个总督之外,增设十个战区,战区司令官称“节度使”。十个战区名称,列于下表:

战区 首长 司令部所在地 主要任务
平卢 节度使 营州(辽宁朝阳) 防御室韦部落及渤海王国。 后移青州(山东青州)。
范阳 节度使 幽州(北京) 防御奚部落及契丹部落。
河东 节度使 太原(山西太原) 支援单于总督府,防御东突厥汗国。
朔方 节度使 灵州(宁夏灵武) 防御回纥汗国。
河西 节度使 凉州(甘肃武威) 断绝回纥汗国与吐蕃王国交通。
陇右 节度使 鄯州(青海乐都) 防御吐蕃王国。
安西 节度使 龟兹(新疆库车) 统四镇,防御中亚诸国。 又称四镇节度使。
北庭 节度使 庭州(新疆吉木萨尔) 防御西突厥、突骑施、坚昆诸汗国。
剑南 节度使 益州(四川成都) 防御吐蕃王国及南诏王国。
岭南 五府经略使 广州(广东广州) 绥靖南中国夷民族及獠民族。 后改称节度使。

总督只负责军事,而战区司令官(节度使)除了军事外,还掌握行政权和财政权,战区所辖各州,州长(刺史)以下官员,节度使都有任免之权,税收田赋也不向中央政府缴纳,留下来作为军费。目的在于集中力量,发挥高度战力。时人称之为“藩镇”,意思是国家的屏藩和重镇。当十节度使设立之初,共拥有步骑兵四十八万六千九百人,唐帝国重兵百分之九十都在边疆。

但在如此注意边疆之际,边疆却不断遭到挫折。

首先是云南地区。公元前二世纪时,西汉王朝曾在滇国(云南晋宁)设立益州郡。公元后三世纪时,蜀汉帝国宰相诸葛亮曾在那里七擒少数民族的酋长孟获。但大分裂时代后期,终于脱离中国本部。诸部落互相并吞,到了上世纪(七),只剩下六个部落,六个酋长都称自己是王。当地语言,“王”的发音为“诏”,所以唐帝国就称之为“六诏”。本世纪(八)三十年代,六诏中最南的一个“诏”皮逻阁,统一了其他五个“诏”,建立南诏王国,定都太和城(云南大理),向唐帝国朝贡,请求册封。唐帝国于738年册封他为云南王。

南诏王国的建国,正逢中国第二个黄金时代末期,酒肉宰相杨国忠任用大酷吏鲜于仲通当剑南战区(四川成都)司令官(节度使),鲜于仲通任用小酷吏张虔陀当云南郡(云南姚安)郡长(太守)。云南郡距太和城直线只有一百公里,是南诏王国到唐帝国的必经要道。使节入境之后,依南诏的礼节,夫妇要共同拜会地方首长,于是,张虔陀就留下使节的妻子陪宿。又一再索取南诏王国无法供应的巨额贿赂,稍不如意,就派人到太和城辱骂,又不断向中央政府诬告南诏王国种种罪状,要求惩处。南诏王国第二任国王阁逻凤忍无可忍,于五十年代750年,奇袭云南郡,把张虔陀杀掉。明年(751),鲜于仲通动员八万大军进攻,阁逻凤表示谢罪,并表示愿意退出所占领的土地。他警告说:“如果唐帝国逼我太甚,我就投降吐蕃王国。那时整个云南地区,恐怕都非唐帝国所有。”鲜于仲通这种昏暴人物是不会为国家着想的,他继续进兵,结果被南诏兵团诱到河海旁,全部歼灭,士卒死亡六万余人,一万余人被俘。阁逻凤乘胜占领现在的云南全境。他在太和城下立了一个石碑,叙述事件经过及原因。他说:“我的后裔终有一天仍会归附大唐,到那时可把这个碑指给大唐使节看,让大唐知道,我们今天这样做,不是我们的本心。”杨国忠接着发动了一连串攻击,每次都在万山丛中被击败,前后共死二十余万人。历史上有一个现象,腐败的政府很难产生杰出的统帅。当时所派遣的将领,全是用不尊严手段达到尊严地位的饭桶,根本没有取胜的可能。只为了张虔陀和鲜于仲通两个酷吏,使唐帝国所能征调的最精锐的部队,死亡殆尽。

跟云南地区挫折的同时,在遥远的中亚荒漠草原上,唐帝国也受到同样打击。750年,安西战区(新疆库车)司令官高仙芝(他是朝鲜人),攻陷石国(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俘虏了它的国王和王子。但王子在途中逃走,宣称高仙芝如何伪订和约,如何乘石国不备发动奇袭,以及如何屠杀老弱和劫掠财物。中亚诸国被这位能言善道的王子所激怒,他们知道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和唐帝国为敌,就向西方的阿拉伯帝国(黑衣大食)求援。阿拉伯帝国认为灭亡唐帝国的机会已到,立即派出一个强大的兵团东征,并下令军中说,最先进入唐帝国的将领,即被任命为驻唐帝国总督。高仙芝得到消息,于751年,率三万余人的洋华混合兵团,向西迎战。在怛罗斯(哈萨克斯坦江布尔),跟阿拉伯军团二十万人相遇,血战五日,不分胜负。可是高仙芝所属的葛罗禄部落派遣军叛变,与阿拉伯内外夹攻,唐帝国洋华混合兵团崩溃。高仙芝狼狈逃回,死伤两万余人。

这是一次重要的战役,阿拉伯帝国虽然胜利,但胜利得过度艰苦,从此打消征服唐帝国的念头。而唐帝国也从此止步,无力再向西开拓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