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节奏
1.基本理论
我们先来看看各著作中对节奏的定义。《简明美学词典》一书对节奏的诠释是:节奏“指艺术作品中各种可比成分连续不断的交替”;美国一本介绍表演艺术的小册子《演技六讲》对此也有类似的看法:“节奏是一件艺术品中所包含的各种不同要素有次序、有节度的变化。”在播音中,节奏是指由全篇稿件生发出来的,播音员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
节奏就是给整篇稿件的感情色彩进行“声音包装”,从声音形式的强弱、起伏、快慢、停连等方面加以变化,这个变化从全篇稿件来看,具有相对稳定的鲜明个性,这就是稿件的基本节奏。不同于针对每一句话的语气,节奏是立足于稿件基调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
节奏,一般可分为六种类型:
轻快型——如《春》。
凝重型——如《岳阳楼记》。
低沉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
高亢型——如《海燕》。
舒缓型——如《济南的冬天》。
紧张型——如《麻雀》。
节奏类型的划分是告诉我们要把握住声音中“回环往复”的规律性变化,从而通过声音传达文章的感情色彩。运用节奏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欲停先连,欲连先停;
欲轻先重,欲重先轻;
欲快先慢,欲慢先快。
在实际运用中,四种方法交错重叠使用。只有综合使用它们,才能使节奏更为灵活多样。四种方法的核心是:加强对比,控纵有节。美学家宗白华曾说过:“艺术是创造出来的,不是‘如法炮制’的”,“但一切艺术中的法,只是法,要灵活运用,要从有法到无法,表现出艺术家独特的个性与风格来,才是真正的艺术”。
2.节奏的实验训练项目
(1)实验项目
语言表达外部技巧中节奏的把握。
(2)实验目的
节奏是播音创作基础训练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语气相互衔接的技巧,从而更加完整准确地表达稿件、节目的内涵。
(3)实验要求
准确分析并把握节奏类型,做到与基调相协调、一致,另外,节奏转换要清晰,体现整体感。
(4)实验素材
麻雀
屠格涅夫
我打猎回来,走在林阴的路上。猎狗跑在我的前面。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前面有什么野物。
风,猛地摇着路旁的白桦树。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才出生不久,是从窝里摔下来的。
猎狗慢慢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从一棵树上飞下来,落在猎狗面前。它蓬起了全身的羽毛,样子很难看,绝望地尖叫着。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股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怔住了,它可能没有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5)实验环节
这篇稿件共有六个自然段,首先分析一下各个自然段分属什么类型:
第一自然段属于舒缓型;
第二自然段属于程度稍轻的紧张型;
第三自然段属于舒缓型,描述小麻雀的语气中要充满怜爱、呵护,为下文的紧张作铺垫;
第四自然段共有五句话,是全篇的重点,也是节奏转换密集、丰富的地方。全段总体为紧张型,但程度上有变化。这五句之间的节奏转换关系分别是“稍紧张—紧张色彩变浓—紧张至极—舒缓型—激越、义无反顾”;
第五自然段稍紧张;
第六自然段属于舒缓型并若有所思,引人回味。
要注意这六个自然段之间节奏的转换要自然、有依据,整体和谐。
3.对应性练习
经营生命
申力雯
我第一次感悟生命,那是十年前的一个冬天。
许多人,从那间屋里接出了妈妈,我拉开车门,连忙用我的羽绒大衣和羊绒围巾把车座及靠背铺得温暖舒服。我叫了一声,“妈——”那声音在风中抖动一下,旋即撕扯断了,只见两位工人师傅戴着手套机械而利索地把妈妈推进了汽车后备厢里。在寒风中我茫然了,一个面对的真实的残酷令我僵硬,尽管我来时原本是知道的。
人的生命竟如此难以把握,昨天晚上妈妈还对我说,“待我出院要买一盆大朵的黄菊花。”只过了一夜,妈妈就走了,走得急切仓促,生命原本那样没有耐性,匆匆滑落,像一颗飘落红尘的尘埃。我木然地坐在汽车里,妈妈在汽车后备厢里颠簸,我的心骤然荒凉而麻木,像是历经沧桑的老人。
窗外的世界依然精彩,依然喧哗,依然热闹,天还蓝,太阳还灿烂,它们对一个突然离去的人完全无动于衷,街上的人流五颜六色,他们大步流星地向前奔着,他们在奔钱、奔名、奔利,奔一切可以抓到手的好东西。车流在鸣叫中涌动,无论是奔驰、宝马、桑塔纳、夏利,还是“小面”,它们急赤白脸地向前冲着,像是争先恐后地抢一张巨额彩票。这时,我对众生突然产生一种莫名的悲悯,悟得原来大家在同一人生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人是达官显贵,有人是平民百姓,彼此的不同仅在于角色的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那就是可怜可叹的演员,在生命的过程中充满了同样的焦虑、痛苦与渴求。人们手里抓着、肩上扛着、头上顶着、腰上拽着各种装满财富的布袋,他们上气不接下气地往前奔着,沉重而辛苦却一刻也不肯放松。更令人惊异的是大家奔向的目标是共同的也是唯一的,终点一到所有装满金银财宝的布袋都统统地掉下了。
人们不同的主要是不同的人生阶段,各自不同的感受。年轻人由于人生的终点于他们遥远而缥缈,他们以为拥有的是生命的永恒。中年人辛苦奔劳、野心冲动,生活把他们历练得粗粝而务实。老年人因已看到了不远的地方就是归宿,他们或悲哀、或恐惧、或无奈,当然也有人能超越红尘而归于平淡自然。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捧在手里的水,从我们拥有生命那一刻起,我们的十指无论怎样拼命地靠拢,怎样小心翼翼,水还是一点一滴地渗漏,这是挡不住的丧失。
生命又是一笔上帝给每个人放在银行里的储蓄。它究竟有多少,没有人在生前知道,但有一点是真实的,我们都在一天天地消费它,直到有一天生命出现了赤字。生命是不确定的,我们唯有分分秒秒地把握,把每一个日子都当成一个快乐而充实的节日。
人生有不同的地段,青春正如王府井大街这块黄金地段,不仅要开拓,同时也要学会节俭含蓄。青春是经不起挥霍的,它不仅太少太贵,而且又薄又脆。青春是回眸醉心的一瞬。
中年的发展基础是稳定,中年的大忌在于夸张生命,中年的市场时而会出现假冒青春的品牌,这不仅滑稽而且悲哀。中年的品牌,品质只能是中年。中年的误区是比较,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重要的是建设内心的自信凝重与安详。中年的明智在于干自己想干的,干自己能干的,只要干得好,干什么都好。
人生最难耐的是老年,一个女人从姑娘到媳妇到老太太,这意味着一个女人的路已走到尽头。男人也是如此。不过一个女人的老年比男人的老年要好过得多,当女人退回到家庭的王国她会依然自信与快乐。而男人往往无所适从,因为他们太看重社会舞台。这时一种可怕的心理补偿及返老还童的心态油然产生,如果这种心态过于强烈,就不仅荒唐而且有损健康,“冬行春令实属不祥”,优雅庄严的老化是老年自爱的选择。
老年人你们手捧的水及银行里的储蓄都所剩不多,你要节俭生命开支,要小心翼翼关照自己的身体,要尽力收敛你的阳光,让它尽量温暖自己,唯恐不及,能够健康、自理、自得其乐的老人是幸福的。
老年人最富裕的就是时间,让日子悠悠地过吧,慢慢地会澄清出一种醇香,岁月筛下的是生命的真情,这时,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生命的全景图,清新明朗。所有的秘密都已揭开,所有的乌云密布的日子都已云淡风轻。
【注释】
[1]张颂.播音创作基本[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