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概要

一、理论概要

文艺播音是“原作”和文艺稿件结合的产物。我们接触的文字稿件必须依附于文艺作品,才能再创造出适应听觉、有较高怡悦和审美情趣的广播文艺节目。

文艺播音稿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常见的有串连词、解说词、评介稿等类型。串连词和解说词有句无段或有段无章,不能离开录音素材独立存在。评介稿虽有录音素材的配合,但文字本身可以独自成章。所以,在文艺播音中对原作的理解极为重要。即内容、主题、艺术形式、风格特色等都要先人一步,高人一筹,才能赋予原作更现实、更积极的社会意义,才能对听众起诱导的作用。

在“理解”了之后,根据文艺播音的特点,要把握“热情介绍者”的创作心理状态,“让听众亟待了解的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弗斯特等音乐巨匠越来越近;中国的民乐,民族器乐等让人无比自豪;阳春白雪已雅俗共赏,这不正标志着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吗?”当播音员带着真诚、热情、渊博把这“古今中外”给予听众的时候,宣传的目的就达到了。这也正是文艺播音应把握的正确创作心理状态。

文艺广播节目是一种综合性的听觉艺术,它包含的各种音响,无论是播音员的话,还是录音素材中的语言、音乐、效果都应该是互相配合、和谐一致的。所以,播音员的话和录音素材的配合就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播音员的话和录音素材配合的方式有两种:插播、混播。插播,即二者(播音员的话和录音素材)相对独立存在,互相衔接不重叠。其总是在全篇基调统一的基础上,考虑“主”和“从”的问题。

以播音员的话为主时,播音员的话要起到主讲作用,需要运用多种语言技巧,把叙述、分析、描写全部表达出来。录音素材只起烘托、陪衬、证实等辅助作用。

以录音素材为主时,播音员的话起串连或解说的作用,播音员的话从属于录音素材,为其铺垫、引路,或是解释、说明。

不论是以播音员的话为主,还是以录音素材为主,播音员都要充满对介绍对象的理解和兴致,充满对收听对象的热情和体贴,充满与介绍对象艺术特色紧密相关的美感神韵。

播音员的话和录音素材配合的另一种方式是混播。即二者同时存在,互相渗透重叠。以求和谐一致,浑然一体。

在混播时,首先要把握一种“撤到戏的后面”的感觉。使自己的解说完全从属于录音素材,渗透其中,发挥辅助作用。

避免闯进闯出。在和录音素材的衔接重叠处,播音员的话头要顺着录音素材的音尾而就势推进来,话尾要牵着录音素材的音头而拉出去。特别是开头第一、二个字和结尾最后一、二个字的控制,忌讳齐头齐脑地闯进闯出。力求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评介类稿件在文艺播音中,我们称之为“阳春白雪”。稿件内容比起串连词和解说词类更具欣赏性,而且可以独自成章,大都是以播音员的话为主。如介绍小提琴演奏家薛伟,稿件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人物与他作品特点的介绍,其中播放的小提琴曲只起证实、烘托作用。所以大部分播音员的话都要绘声绘色地描述出来,要求播音员对人物及演奏的作品有所了解,诱发更丰富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语气、节奏,使语言更有色彩,给听众带来艺术享受,引导听众深入理解、升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