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概要

一、理论概要

评论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广播、电视宣传中的评论性稿件大多属于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新闻体裁。一方面它具有政治论文的鲜明特点,即从政治、思想的角度,以说理为主要手段,对一些重大事件和问题进行分析论述。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强烈的新闻性。它所评论的对象是当今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重要的新闻事件、问题或倾向。及时发表新闻评论,会对社会生活产生相应的影响,失去时机,新闻评论也就失去了战斗力。新闻评论是广播宣传的有力武器之一。

新闻(消息)的特点是用事实说话,不直接表述作者的观点。评论则正好相反,它的任务是通过对新闻事件或新近出现的问题、动向的分析,直接地、明确地发表作者的观点,表明态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起到影响舆论、引导舆论、指导社会生活的作用。

稿件是进行播音再创作的依据(指有稿播音),但播音创作又不能拘泥于稿件,必须充分发挥有声语言的优势,同样,评论播音也应该在体现评论稿件特点的基础上突出有声语言表达的特色。评论播音的特点是:观点鲜明,逻辑严密,以理服人。

评论文章的中心论点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看法、主张,它是贯穿全篇的一条红线,是评论文章的灵魂。评论播音要清清楚楚地把握住论点——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什么地方?并通过层层分析、步步论证,使其在受众中留下清楚而又深刻的印象,然而从有声语言表达的角度讲,这只是完成了评论播音任务的第一步——清楚地表述观点。为了充分发挥评论的社会作用,更重要的是必须将鲜明的态度贯穿于一篇评论播音的始终,使受众毫不费力地明白评论在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这时才达到了评论播音“观点鲜明”的要求。那种“把评论文章客观地念给受众,让受众自己去思考、判断”的主张,忽视了新闻评论“通过说理,直抒己见”的根本特点,忽视了新闻评论直接针对现实生活的战斗作用,显然是不合适的。

为此,播音员或主持人必须在总揽播出背景的前提下,搞清楚这篇评论针对的是什么样的事或问题,针对的是什么样的人,发表这些看法对社会生活有什么现实意义,应取得什么样的社会效果。由此可以看到,播音员或主持人是否能主动地关心社会的进步,是否能自觉地用党的政策去引导社会生活,是否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评论播音做到观点鲜明的动力。

评论播音的观点和态度是通过严密的推理和科学的论证表现出来的。否则,光是观点正确,讲起话来却前言不搭后语,一片混乱,也不能发挥评论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评论的力量就是逻辑的力量。

评论播音要做到逻辑严密,主要应该解决好两个问题,即: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要使评论播音做到条理清楚,就要清楚地把握评论的严密推理和论证的过程,并充分运用内、外部技巧通过有声语言体现出这个过程。从对稿件进行分析理解的角度讲,推理和论证的过程体现在层次的归并和划分上,体现在如何组织好语句上。从评论播音语言表达的角度讲,推理和论证的过程体现在语气的停连组合和语气的起承转合上。

重点突出包括重点和语句重音两方面的问题。对于评论来讲,重点就是论点和播讲目的得以集中体现的地方。在评论播音中重点位置的确定要很准确。要从中心论点和播讲目的的角度纵观全文地去衡量孰轻孰重,不能把自己觉得难懂的地方当作重点去处理。确定了重点的位置,还要用恰当的方法把它们表达出来。不能把非重点处播得和重点部分差不多,也不能一律用加重、放慢的办法强调重点,而是要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而定。

在评论播音中,语句重音位置的确定性也很强。语句重音是指那些最能体现语句目的而在播音中需要着意强调的词或词组。在评论稿件里,语句重音是构成全文逻辑链条的具体环节——从第一句推出第二句,从第一层推出第二层,环环相扣,才构成了评论文章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一处语句重音播错了,下一句就无从承接。语句重音位置准确、强调方法得当,还影响到分寸和分量的问题。比如:“这个方法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这个方法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这个方法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同样的句子,但这三种不同的强调方式,其表达的分寸和分量就大不相同。

在评论播音中还有一点必须贯穿于播音的始终,就是“以理服人”。

以理服人,首先就区别于以势压人或虚声嗲气地取悦于人,而是依凭正确的观点、严密的逻辑,大方而又宽广的气度,令人听后心悦诚服。其次,总的说来评论播音是比较严肃、比较郑重的,但这绝不是说播评论就要板起面孔。通俗地讲,评论就是发表意见。为什么发表意见?就因为这个事物或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大事,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我们是坚定地站在党的立场,和人民群众心连心,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都会牵动着我们的心。因此,好的评论播音都应注意处理好事、情、理的关系,做到寓情于理,情理交融,道理论述得透彻,感情表露得真切。

做到以上各个方面,才最终体现了评论播音的特点——观点鲜明,逻辑严密,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