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客观原因

一、客观原因

1.时代

任何艺术风格的形成都同时代密切相关。所有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也都带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必然性,正如恩格斯所指出,都“没有能超出他们自己时代所给予他们的限制”。鲁迅先生也说:“风格情绪之类,不仅因人而异,而且因地而异、因时而异。”这些都说明了时代对播音风格形成的重要作用。

新闻是时代的产儿,播音是时代的艺术。时代对播音创作的影响,对播音风格的形成,较之对其他艺术的影响更为明显。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人们的实践活动、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审美追求,对播音风格都会产生强烈的影响。

战争年代,延安、陕北的播音员直接参加当时人民革命和人民解放的战争,他(她)们既是宣传员,又是战斗员。他(她)们“骂起敌人来义正词严,讲起我们的胜利又很能鼓舞人心”。体现出了爱憎分明、昂扬刚健、气势磅礴的战斗风格。和平建设时期,播音风格亲切活泼,清新明快。

时代对播音风格的制约作用,既体现在同一时期给不同播音员的相同之处,还体现在不同时期同一播音员的不同之处。比如,林如的播音风格是含蓄。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她的含蓄中体现出了质朴的特点;改革开放新时期,她的含蓄又透出畅达清新的特征。

由此可见,时代对于播音风格的成因,具有重要作用。

2.民族

播音创作的风格,不仅受迁于时代的风尚,而且还根植于民族的土壤,“打上民族性的烙印”。

民族性是在特定的民族条件下,由于政治、经济环境的制约,社会风尚和文化传统的影响,所产生的民族共同感情、心理,所显示出来的民族特征。别林斯基说:“法国人的民歌常常是放肆的,永远快乐的,德国人的民歌沉郁或有宗教气味,俄国人的民歌则阴郁、沉思、有力。”鲁迅也说:“法人善于机锋,俄人善于讽刺,英美人善于幽默。”歌德称,“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情感方面”,“更明朗,更纯洁,也更合乎道德”。这些都从某些方面道出了不同民族的民族素质、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那些已形成风格的我国优秀播音员的播音创作实践,都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显示出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勇敢、顽强、坚定、自信、豪迈的民族,其民族精神的内涵,既有其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性,又有其丰厚性。体现在艺术创作中,它具有刚健豪迈的气派、飞动传神的韵致、空灵含蓄的境界。我们可以从齐越的播音创作中感受到那拔山填海的浩然之气,那巨刃摩天的磅礴之势;从夏青的播音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庄重稳健、不亢不卑之态,落落大方、泱泱大国之派;从方明的播音创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飞动传神之韵,那骨峻坚韧之质;从林如的播音创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无我空灵之境,那质朴含蓄之风。

由此可见,播音风格的形成离不开民族的土壤。只有体现着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特色的播音风格,才能适应中华民族的审美要求,才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才具有生命力。

3.阶级

在阶级社会里,任何艺术风格都会受到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产生的一定阶级的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的影响和制约,播音风格当然也不例外。而且,由于播音工作具有广播电视的新闻属性,广播电视是宣传和体现阶级意志的工具,是党的喉舌,所以,播音风格的阶级性特征就较为明显了。

与此同时,应该看到,播音风格所体现的无产阶级的情感内涵是丰富的。这是因为,一方面,无产阶级从事伟大的社会革命和社会实践活动,其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容也是丰富的,所以无产阶级播音创作的情感内涵也应该是丰富的,风格的形式也应该是多样的,既有“四海翻腾、五洲震荡”,也有“莺歌燕舞、潺潺流水”。另一方面,我们还应看到,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阶级,它肩负着埋葬旧世界、开创新世界的光荣使命,代表历史发展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集中体现无产阶级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则更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党。因此,无产阶级播音风格的一个特点就是:向上,即朝气蓬勃,亲切明朗。这种“向上”和“多样”的辩证统一,便构成了无产阶级播音风格的特征。

4.地域和电台

(1)地域

我国地域辽阔,电台、电视台分布全国各地。不同地区的社会风俗习惯不同,艺术审美情趣各异,这些也影响播音风格的形成。比如,江南一带电台、电视台播音员的播音风格比较委婉、柔和;北方电台、电视台的播音风格较为刚直、粗犷。

(2)电台

中央台、省台、市台,彼此播音风格都不同。一个播音员长期在一个台工作,他的播音风格会受那个台的特点和台里其他同事播音风格的影响。比如,中央台的庄重、大度,地方台的活泼亲近。由于电台和电视台传播手段不同,电台播音员只能凭声音,电视台播音员除声音外,还可以借助形象和画面等来传播信息,所以,在电台播音的播音员体现出规范、稳健的特点,搞电视播音的播音员显示出自然、轻快的特色。

5.节目和稿件

节目和稿件对播音风格的形成起着直接的制约作用。长期主持农村节目的播音员,他的播音朴实亲切;长期主持少儿节目的播音员,她的播音活泼开朗,娓娓动听。经常播评论、消息等书面语稿件,容易形成严谨、端庄的风格,经常播对话等口语比较强的稿件,容易形成活泼自然的风格。

比如,虹云在播《大众经济》节目显示出活泼、灵动的特点,播《午间半小时》节目体现出热情、持重的风格;播《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表现出热情、明快、昂扬的特征。可见不同的节目为她在“热情”这一风格总的基调上的丰富和变奏起到了作用,这些节目也都同时促进了她热情风格的形成。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原《午间半小时》节目的三位主持人虹云、傅成励、陈希,是按节目对他们提出的“三个人的性格要拉开距离,加大反差,以求各自的鲜明”来寻找自己表达个性和在节目中的位置的。傅成励在总结时说:“按照这一节目方针,联系三位主持人本身各方面的特点,分别考虑了三个主持人的形象特征。虹云,应当是热情、善良、温柔又有事业心的职业女性的形象;陈希,应当是思想比较开放,反应敏捷,乐于并善于接受新知识、新观念的年轻女性;傅成励则应当知识面较宽、大度,有见解,经常对人们关心的问题发表看法。”在播音中,他们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通过节目的要求,促使他们的创作个性和风格特征更加鲜明。

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节目促成了敬一丹、白岩松、水均益、方宏进等一批主持人敏锐、思辨、富有活力的风格的形成。北京电视台《电视商场》节目也培育了秦洪峰等主持人“大众女婿”的风格。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促成了崔永元机敏、善辩的风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