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的纺织业来说,大萧条是一个始料未及的外部冲击。自19世纪晚期以来,缫丝企业和棉纺企业充分利用供应充足的原材料针对特定的市场生产成品。太湖以北地区从蚕茧中抽取的生丝出口到欧洲和美国市场,用短绒棉纺成的粗支纱则销往国内的农村市场。但是当1929年大萧条开始的时候,这些主要市场的需求大幅减少。纺织企业将如何渡过难关?其应对措施又如何影响了相关农村产业和金融部门?本章中,第一部分考查的是对汇率波动极其敏感的出口导向的缫丝业,第二部分考查的是棉纺纱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