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与局限:经济政策与国民政府再考查

第八章 成就与局限:经济政策与国民政府再考查

随着大萧条在1930年代初的恶化,城市与农村经济体系的结构性缺陷变得越发明显。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如农村金融体系崩溃,农业生产减少,信贷紧缩蔓延,民众非常希望政府能够介入。我们在第七章已经讨论过,政府对货币制度的改革成功地拉动中国经济走出了大萧条。然而,政府对振兴工业和复兴农业所作的努力取得的结果好坏参半。正如韦立德(Tim Wright)和卜睿哲(Richard Bush)指出的,城市实业家对政府尤其失望,政府未能满足他们关于财政援助、关税保护以及减税的请求。[341]但是,如果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政府在实业上的立场,则往往会忽视各种经济政策的相互关联。我们在上一章曾经指出,政府尽责尽力地保持汇率稳定,肯定会限制预算的扩张,并因此影响其实行其他经济政策的能力。正是在这样的货币背景和财政束缚下,政府试图恢复城市和农村经济。为了分析南京政府如何推行其计划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取得了成功,我将重点考查长江三角洲地区缫丝、棉纺两种工业以及农村金融的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