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中期指南:艺术创作
为艺术而艺术固然美,但为进步而艺术则更加美。
——《巴黎圣母院》
当我们践行了3个以上的“自律100天”计划后,就可以考虑在记录形式和呈现形式上进行艺术创作了。
很多人一听艺术创作就觉得好有难度,那是因为我们把“艺术创作”当成只有艺术家才能做的事情。其实,我们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人人都可以通过“艺术创作”让自己的生活更有美感、更具可能性。
一、为什么需要增加艺术创作
每天手写笔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记录每天的学习和反思,无论写得多潦草排版多杂乱,都不会影响到这个目的。然而我们还是提倡在执行“自律100天”计划一段时间后,开启笔记的艺术创作。
我们会更愿意翻看自己精心设计过的一本笔记,当然也会更愿意长久保存有艺术感的一本笔记,并与别人分享。这样的结果就是,这本笔记的价值感会比之前高得多。
每天做一些学习笔记,每个人都能做到,然而能够通过艺术设计把笔记变得更有美感,那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情。
二、如何给“自律100天”计划增加艺术创作
视觉笔记不是纯艺术形式,它只是一种帮助学习和思考的工具。视觉笔记只需将我们输入到的信息,进行提炼整理,再用视觉化的图形语言去表达。
我们可以通过给笔记增加线条、箭头、文字、版式、简笔画、色彩等方式来增加笔记的艺术感。
1.线条
这是最简单的一种艺术创作,我个人喜欢使用彩铅来画出线条,当然,你也可以买荧光笔。

2.箭头
这是视觉笔记中最常用到的一种元素,箭头除了表示方向和位置以外,在视觉笔记中还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路径。
我们的思考路径和笔记的先后顺序,很大程度上需要用箭头来表达。

可以用各种艺术化的箭头增加笔记的艺术性,例如可以练习下面的箭头画法。

3.文字
视觉笔记中的文字可以根据大小、色彩和粗细的不同,形成“主标题——次标题——次次标题”的层级关系,将思考的过程逐步推进。
标题下的正文可以使用手绘广告字体,而非我们平日的手写字体,这样是为了更加活泼生动地表现内容,也与视觉笔记的整体风格相统一。
4.图形
通过给笔记增加“简笔画”,让笔记更有美感。或许你会说不会画画,其实每个会写字的人都会画画,只要稍微多点练习就可以。
我就是从很简单的简笔画开始练习的,从刚开始画一幅画需要2小时,到现在20分钟就能完成。
例如,刚开始可以从火柴人这些比较简单的简笔画开始练起来。

如果能够把文字的内容匹配上合适的图形,对于学习内容的记忆就会更深刻。
5.版式
视觉笔记中的版式决定了笔记的结构,也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笔记的阅读效果。
常用的视觉笔记的版式有这样一些:线型,垂直型,路径型,模块型,放射型,摩天大楼型,爆米花型等等。

■线型是按照我们习惯的书写方式,从上至下,从左至右。
■垂直型与线型类似,从上至下按垂直方向记录信息。
■路径型可以按照一定的路径模式,比如Z字形、W字形、C字形等等。
■模块型将页面进行了划分,每个模块分别放置信息,适用于大型活动中不同演讲者的分享。
■放射型是以主题为中心向外放射状地收集整理信息,类似思维导图的结构。
■爆米花型是所有版式中最自由的一种,可以任意摆放主题、花絮、灵感等。这种方式更注重信息的记录与还原。但由于无序的摆放,内容容易显得杂乱无章,除了记录者以外的其他人很难将信息关联起来。
■摩天大楼型的版式和模块型类似,只不过摩天大楼型是将页面作为一系列细长的板块来放置信息。
总而言之,版式没有好坏之分,只需根据具体的场景需要选择适合的版式来运用就好。
6.色彩
一篇视觉笔记的色彩不要超过三种。这里给大家推荐几种色彩搭配的基础方法:
■使用两种色彩的组合,即黑色+其他颜色;
■使用对比色和互补色以及对比度高的组合,
例如:蓝色+黄色,蓝色+橙色,黄色+绿色;
■使用具有高级感的色彩,例如:黑色+红色+灰色;
慎用邻近色和渐变色,这些色彩比较难把握,也不易出彩,因为缺乏鲜明的对比。
三、艺术创作可以为我们带来什么
“自律100天”计划的各种艺术设计,一方面提升了我们的美感,另一方面激发了我们的创意。
美感是让我们平淡生活变得更有趣的一种方式,那什么样的做法可以实现这种美感呢?
根据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1932年写的一本小册子叫《谈美》中的说法:“脱离现实用途才叫美”。
距离产生美,这里的距离指的不是物理上的距离,而是与实用性的距离。城里人到了有山有水的地方觉得美,是因为他们不靠山和水吃饭。如果是当地人乡下的农户,看到同样的景色,想到的却可能是翻山越岭的劳累、耕作的辛苦、对收成的担心。这个时候,美感也就没有了。
例如,我们在做笔记的时候,画上一些简笔画,用各色彩铅把内容画出线条,这对于笔记来说没有增加实用性的用途,然而在我们眼里,笔记多了一些美感。
你尽可给自己的“自律100天”计划上加上任何不具备实用功能的东西,例如,画出自己的早餐,或者用艺术体写每天的日期等等。
创意听起来好似有点玄妙,即使是艺术家,也做不到对创意“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然而,艺术创作却可以增进我们的创意。
创意到底是什么?朱光潜先生说,就是人的潜意识活动。
当人思考某个问题,或者从事某种创作时,大脑会同时开动意识和潜意识。经常发生的情况是:在意识层面,人遇到了种种阻碍,思考没有结果,只好放弃。这时,从人的主观感受来看,思考会陷入停滞或困境。
但是请注意,这时候潜意识并没有停止活动,甚至可能在高度兴奋地活动——只是我们自己感觉不到而已。这就像是计算机的多程序运算,你在专心处理文字,后台的杀毒程序在帮你默默地监控网络环境,杀毒、查木马。于是,在某个你自己也想不到的时刻,潜意识的思考就会突然有了结果。
理解了大脑活动的这个机制,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要给自己的“自律100天”计划增加艺术创作了。我们看似在做一些不实用的事情,但这时候我们的潜意识会被打开,会帮助我们思考“如何完成其他更复杂的项目”。例如,我经常会在画简笔画或者练字的时候找到自己每天写作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