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的误区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随着垃圾分类科普宣传力度的加强,大家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常常云里雾里,没有了方向,下面列举了常见的垃圾分类中存在的误区。
(1)误区一:擦汗的纸巾是纸,厕纸也是纸,能回收。
错。擦过汗的纸巾由于沾有各类污迹,要将其再生利用的话成本很高,回收价值不大。厕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而且纸被污染后不能再回收利用。类似的还有吸油纸、厨房用纸、烟盒等,也不可回收,都属于其他垃圾。
(2)误区二:铅笔是有害垃圾。
错。铅笔是其他垃圾。因为铅笔的笔芯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对人体没有伤害。大部分铅笔的外面是一层木质的保护层,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也是无毒的。
(3)误区三:大棒骨从厨房来,属于厨余垃圾。
错。大骨棒属于其他垃圾。大棒骨因为“难腐蚀”被列入其他垃圾。类似的还有榴梿壳、椰子壳等,但鸡骨、鱼骨、玉米棒、坚果壳、果核等较软“易腐蚀”,属于厨余垃圾。
(4)误区四:饮料没喝完,塑料饮料瓶直接投入可回收物垃圾桶。
错。塑料饮料瓶里剩下的液体属于纯流质的食物垃圾,应先将液体直接倒进下水口,再将塑料饮料瓶冲洗干净后压扁,投放到可回收物垃圾桶中。这样既可以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又可以压缩塑料瓶的体积,方便运输。类似的还有装可乐的易拉罐、装牛奶的利乐包装等。
(5)误区五:厨余垃圾都是在厨房中产生的垃圾。
错。厨余垃圾不都是在厨房产生的,家中枯萎的鲜花、修剪的盆栽枝叶等都是厨余垃圾。厨房里面的垃圾也不一定都是厨余垃圾,如厨房用纸、酱油瓶、醋瓶等,它们又分别是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
(6)误区六:一次性餐具属于厨余垃圾。
错。一次性餐具实则归类为其他垃圾。
(7)误区七:将厨余垃圾装袋后,直接扔进垃圾桶。
错。常用的塑料袋,即使是可以降解的,也远比餐厨垃圾更难腐蚀。此外,塑料袋本身是可回收物。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厨余垃圾倒入垃圾桶,塑料袋另外扔进可回收物垃圾桶。
(8)误区八:花生壳算其他垃圾。
错。花生壳属于厨余垃圾,家里用剩的废弃食用油,目前也归类在厨余垃圾。
(9)误区九:玻璃瓶收破烂的都不要,属于其他垃圾。
错。玻璃瓶属于可回收物,可是因为它们个头大、分量重、回收利润低而经常无人回收。正确的做法是:投放到小区公共区域设置的可回收物收集容器,如果小区有开展两网融合服务站点,还可以将可回收物交投到这里,由保洁员分拣后纳入废品回收系统。
(10)误区十:尘土不属于其他垃圾。
错。尘土属于其他垃圾,但残枝落叶属于厨余垃圾,包括家里开败的鲜花等。
(11)误区十一:干的纸尿裤是干垃圾,湿的是湿垃圾。
错。不论纸尿裤湿不湿,都是干垃圾,因为干垃圾、湿垃圾并不是根据含水量来区分的。湿垃圾是指日常生活产生的容易腐烂的生物质废弃物,干垃圾是指除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以外的其他废弃物。类似的还有餐巾纸、湿纸巾、卫生间用纸等。
(12)误区十二:过期食品连带包装物一起丢进垃圾桶。
错。过期食品,如一包受潮过期的瓜子,连带包装物一起丢进垃圾桶显然不妥。因为瓜子容易腐烂,属于厨余垃圾,而包装物(如塑料包装袋)属于可回收物,所以正确做法是:将瓜子投放到厨余垃圾的收集容器,塑料包装袋投放到可回收物的收集容器中。
搞清楚以上的垃圾分类误区后,就可以正确进行垃圾分类投放了。投放前,纸类垃圾应尽量叠放整齐并捆扎,保持干燥,避免揉团;塑料垃圾(各种食品、物品的包装袋)应清理干净;瓶罐类物品应尽可能将容器内的产品用尽,清理干净后压扁。厨余垃圾应做到袋装、密闭投放。投放时应按垃圾分类标志的提示,分别投放到指定的地点和容器中。玻璃类物品应小心轻放,以免破损。投放后应注意盖好容器盖,防止产生异味,滋生蚊蝇,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思考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所确立的垃圾处理原则是什么?
2.为什么“源头100米”是垃圾分类的难点?
3.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4.判断下列是非题:
厕纸是可回收纸张。 ( )
湿的纸尿裤是湿垃圾。 ( )
大骨头残渣是湿垃圾。 ( )
过期食品连带包装一起丢进垃圾桶。 ( )
玻璃瓶扔进干垃圾桶。 ( )
饮料没喝空,塑料饮料瓶投入可回收物垃圾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