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垃圾分类事做得有意思
作为线下街道管辖范围内重点单位——上海市档案局(馆),通过组织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专题讲座、操作实务培训演示等活动,不断提升单位内全体干部、物业服务人员和驻馆武警等人员的自主分类意识,切实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对原有的工作制度予以完善,切实增强制度的实效性,不断提升自身管理的精细水平。压实责任,切实以长效措施,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有序管理:一是对局(馆)生活垃圾投放容器进行必要的修缮、改造和增加,使其更符合人性化的需求,方便干部职工使用;二是严格生活垃圾投放回收制度,尤其要加强对餐厨垃圾的生物处理,做好末端分类工作;三是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的各项台账资料的整理汇总工作,不断总结更新。
仙霞街道虹旭小区的垃圾分类不再是让人反感的一件事:垃圾分类废物再利用,有“瓶子菜园”;垃圾分类精细化分类,有“狗狗粪便蚯蚓堆肥塔”;每天扔垃圾时和志愿者报一下门牌号,是为了参加“垃圾分类最棒家庭评选活动”。除此之外,还有闹元宵时的垃圾分类知识猜谜、厨艺展示垃圾分类趣味培训、垃圾分类居民扫码有礼等有意思的活动。此外,还动员志愿者的力量,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委员、党小组长、党员骨干等带头,每天一位居委干部、两个分解员、八个志愿者、两个垃圾箱房、两本记录本,早上7∶00—10∶00,晚上17∶00—20∶00,垃圾分类就这么开始了。志愿者们无论刮风下雨的坚守感动了不少居民,报名的志愿者越来越多,一些年轻人说:“每天看到年纪这么大的叔叔阿姨为我们分垃圾,我们再不学怎么分,都不好意思来扔垃圾了。”如今,虹旭小区参加过垃圾分类的志愿者已达86人次,垃圾分类实施一个多月,主动破袋率为95%,垃圾分类准确率为90%,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40%左右。
为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的参与率,虹仙小区针对辖区内随意乱扔垃圾的居民,充分利用智慧社区管理服务平台,精确查找门前乱扔垃圾行为的人员视频,通过居委干部、楼组长用友善、和平的方式再次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一些不文明的外来租户从“要我分”到“我要分”,在态度上发生了根本转变。社区内乱扔垃圾的现象越来越少,居民的整体素质相应提高。利用智慧社区服务管理平台查找源头,使小区内乱扔垃圾的不文明行为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