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区情,加快健全区域生活垃圾分类体系

一、立足区情,加快健全区域生活垃圾分类体系

长宁区作为上海市首批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试点区之一,从2011年起就开始着手进行垃圾箱房、分类垃圾桶等硬件的改造配置,2013年基本实现居住区、学校、菜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垃圾分类硬件设施及分类制度基本普及。2014年,长宁区作为上海市首批试点区之一,开展垃圾分类“绿色账户”源头干湿垃圾分类激励机制。截至目前,“绿色账户”已覆盖全区80%居民小区和家庭,达到22.5万户。2015年起,长宁区在上海市首批试点“两网融合”工作。2017年起,重点聚焦居民区和单位源头分类工作,推进居住区“两网融合一体化”模式和垃圾定时定点自觉分类投放模式,突出低价值可回收物的再生利用,逐步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

长宁区共有700余个居住区,覆盖居民28万余户。全区有近800个单位生活垃圾收集点。长宁区推进垃圾分类的三年目标和计划分别是:2018年,垃圾分类达标居住区达到393个,占全区居民区总数55%;虹桥街道、程桥街道创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周桥街道创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达标街道。2019年,垃圾分类达标居住区达到671个,占全区居民区总数92%;50%的街镇创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所有街镇创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达标街镇。2020年,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小区达到515个,占全区居民区总数70%;各街镇均完成创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

根据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沪府办规〔2018〕8号)和市分减联办《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沪分减联办〔2018〕5号)相关要求,长宁区制定了《长宁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计划到2019年,全区92%以上的居住区实现垃圾分类实效达标,包括“两网融合一体化”(以下简称两网+)模式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自觉分类投放(以下简称两定)模式。在提前完成市级指标的基础上,到2020年全区70%以上的居住区推进两定工作。全部街镇均创建成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镇)。全区近800个单位生活垃圾收集点全部实行定时定点分类收集。

2018年,长宁区作为上海市整区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6个试点区之一,以居住区为单位,连片成区复制辅助分类和自觉分类投放模式,计划完成全区900余座居住区垃圾箱房的四分类标准化改造,完成40%以上的居住区实现垃圾分类实效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