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四 法显粗略年表
东晋咸和八年,即公元334年,法显出生于平阳郡武阳的一户龚姓人家,其地当在今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
公元337年,法显3岁。
法显3位兄长都是童年丧亡,其父恐此祸殃及法显,在法显3岁时就将其送至寺院度为沙弥。
后来,法显曾经被接回家几年,病笃欲死。但只要送还寺院,几天后病便痊愈。法显便不再愿意回家,其母想见之而不能遂愿,只得站立于屋外凝视法显。
公元344年,法显10岁。其父卒。法显的叔父以其母寡居,逼迫法显还俗,法显不从。法显对其叔父说:“我本来就不是因为有父而出家,只是想远尘离俗,才入道耳。”叔父以为其说有理,遂听任其出家为沙弥。
不久,法显之母丧亡。法显回家办理完丧事,仍然回到寺院。
法显为沙弥时,曾经与同学数十人于田中刈稻,当时有饥贼欲夺其谷。其他沙弥都跑开了,唯显法显纹丝不动。法显对劫贼说:“如果你们需要稻谷,就随便拿取吧!但是我要告诉你们,正是你们昔日不做布施,因此在现世才会陷入饥饿贫困状态。现在你们又实施抢劫,来世恐怕要遭受更多的苦难。我是因为替你们担忧,才告诉你们这些的。”法显说完这一席话,就转身离开了。劫贼被法显的劝告所打动,竟然放弃抢劫,空手离开了。当时在场的数百僧人无不佩服法显的气概。
公元354年,法显20岁,受具足大戒。
其后,法显住锡之地不详。
法显何时到达长安亦不可知。
公元398年,法显64岁。
法显感慨当时中土佛教律藏的残缺,遂发心西行求法。
法显在长安联络西行同道。
公元399年,法显65岁。
此年三月间,法显与慧景、道整、慧应、慧嵬一起,从长安出发西行求取戒律。
四月,法显一行翻越陇山,到达干归国夏坐。干归国是指十六国时期西秦的国都金城,其故址在今甘肃省兰州市西。
七月底,八月初,法显一行从干归国出发,继续西行,到达耨檀国。耨檀国是指十六国时期南凉的都城,法显到达耨檀国时,其国都为西平,即现在青海省西宁市。
在耨檀国停留不久,法显一行翻越养楼山,到达张掖镇。
公元400年,法显66岁。
因张掖一带大乱,法显等一直停留在张掖镇,并且在张掖镇度过了离开长安的第二次夏坐。
在张掖镇,法显遇到智严、慧简、僧绍、宝云、僧景等同契,后结伴西行求法。西行队伍已达10人。
七月底或八月初,法显等由张掖前进至敦煌,停留一月有余。后来得到敦煌太守李皓的资助,并随同使者一起前行度过沙河。
在沙河之中行进17日,路程1500里,到达鄯善国,在此国停留一月余日。鄯善国即古楼兰国,其地在今新疆若羌县。
大约在十月初,法显一行从鄯善国出发向西北行进15日,到达焉夷国。焉夷国位于现今新疆焉耆县。法显一行在此国停留两个多月。
大约在此年十二月中旬,智严、慧简、慧嵬返回高昌寻求川资。其余6人与法显一起,从焉夷国出发,向西南方向行进。
公元401年,法显67岁。
经过一个月零5日的长途跋涉,法显等人于此年一月下旬到达于阗国。于阗位于今日新疆和田县。慧景、道整、慧达先行出发,前往竭叉国。法显因为打算观礼行像,便在于阗国停留了三个多月。而行像是从四月一日开始,十二日结束。法显西行的队伍仍然为7人。
行像结束后,法显等人出发前往子合国,路途经历25日。法显等人在子合国停留15日。子合国位于现今新疆叶县。
法显于五月中旬从子合国南行,进入葱岭山,历时4日,到达于麾国。于麾国故址可能就在今奇盘庄西南之库拉玛特山口更西南之叶尔羌河中上游一带。法显在此国度过他离开长安的第三个夏坐。
大约八月下旬,法显等人行进25日,到达竭叉国,与慧景等人会合。竭叉国王城故址大致位于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竭叉国供养有佛陀唾壶,建有佛齿塔。法显未曾明确谈及在竭叉国停留的时间,但从下文所说在乌苌国夏坐(次年六月)的情形看,中间的时间段落很长。因此,可以大致推断,法显在竭叉国停留的时间也是相当长的。
从竭叉国出发,历时一月,得以翻越葱岭,到达北天竺境内。法显抵达的第一个天竺国家是陀历国,其故址在今克什米尔西北部印度河北岸达尔德斯坦的达丽尔。陀历国有天竺最著名的弥勒菩萨造像。
公元402年,法显68岁。
初,法显等顺着葱岭向西南方向行走15日,度过了印度河的支流,到达了北天竺的乌苌国。乌苌国有佛陀遗留的足迹。此国在斯瓦特河上,包括现在的Pangkora,Bijawar,Swat和Buna四县。国都“瞢揭厘城”为Mangalaaor西南约五英里处的Mingora。
慧景、道整、慧达三人先行出发去那竭国,法显等人则继续留在乌苌国度过了夏坐。
八月底,法显由乌苌国南下,到达宿呵多国。宿呵多国有佛陀本生时“割肉贸鸽”之故址,其上并建有大塔。此国应在今印度河与斯瓦特河之间,当即今所称斯瓦斯梯之地。
大约九月,法显等由宿呵多国东下,经过5日跋涉,到达犍陀卫国。该国疆域迭有变更,其强盛时期为公元前一世纪左右。法显到达之时,其国势力已经逐渐衰落,其时此国的故地约在斯瓦特河与喀布尔河交汇处之地区。犍陀卫国有佛陀本生时“以眼施人”的遗迹,其上并建有大塔。
从犍陀卫国东下,经过7日的跋涉,法显等到达了竺刹尸罗国。此地曾经是犍陀卫国之首都。佛陀为菩萨时,曾经在此地“以头施人”,也曾在此地“投身喂饿虎”。此二处都建有大塔。关于此城遗址,曾有不同考证,然近代以来的考古发掘证明,此城的遗址在印度河与桀鲁姆河之间,距离拉瓦品第新城西北约20英里。
从犍陀卫国南行4日,法显等人到达了弗楼沙国。此国有迦腻色迦王修建的人间最宏伟壮丽的大塔,此国所供养的佛钵也深得人们敬仰。慧景在那竭国生病,道整就留在那里照看他,慧达一人又返回弗楼沙国。慧达、宝云、僧景于是一起返回中土,慧应在此国的佛钵寺圆寂。由于这些情况,法显一人独自前往供养佛顶骨的地方。弗楼沙国的故址,今为巴基斯坦喀布尔河南岸白沙瓦市西北之地。
法显独自由弗楼沙国西行16由延的路程,到达那竭国。那竭国的故址在今阿富汗的贾拉拉巴德。法显在那竭国瞻礼了佛顶骨、佛齿塔、佛锡杖精舍、佛影窟。
公元403年,法显69岁。
一月下旬,法显、道整、慧景3人南度小雪山,慧景不幸在小雪山北麓圆寂。法显、道整翻越小雪山到达罗夷国。法显由此到达了西天竺。法显在此国度过了他离开长安的第四次夏坐,时间大概为五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
八月下旬,法显、道整从罗夷国南下,经10日的跋涉,到达跋那国。一般认为,此国即今巴基斯坦北部的邦努。
从跋那国东行3日,法显、道整到达毗荼国。
从毗荼国东南行80由延路程,法显到达摩头罗国。摩头罗国位于今朱木拿河西岸的马特那西南5里处的马霍里,为古代印度与西方通商之路上的重要地点。由此,法显踏入其目的地中天竺,即佛教史籍所说的“中国”。
公元404年,法显70岁。
法显在此年由摩头罗国继续东南行80由延的路程,到达僧伽施国。一般均认为,此国国都位于现今印度的北方邦法鲁迦巴德县德桑吉沙村。僧伽施国有多处佛陀升入忉利天为其母摩耶夫人说法重归人世间的遗迹。此国有一座白龙精舍,法显在此寺度过了他离开长安的第5次夏坐,时间大致为五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
大约八月下旬,法显、道整从僧伽施国出发向东南方向行走7由延的路程,到达著名的“曲女城”,其故址在今印度北方邦西部的卡瑙季城。此城之西六、七里的地方有佛陀当初为其弟子说法的故址,此故址之上建有大塔。从此城度恒河,南行三由延的路程,有一座叫“呵梨”的村庄,佛陀曾经在此散步、说法,其故址之上也建有大塔。
由呵梨村继续东南行10由延的路程,法显到达了沙祇大国。此国是佛陀所用过的齿木弃之又复生的遗址所在,此外还有过去四佛经行和坐处之遗址。对于此国的所在,现在学者未能取得一致意见,大多数学者认为“沙祇大”即是古代印度北部拘萨罗国的首都,位于今印度北方邦中部法扎巴德以东约6里的哥格拉河旁的阿约底。
从沙祇大国北行,法显和道整到达了拘萨罗国的舍卫城。此城曾经是波斯匿王的治所,佛陀传道的遗址甚多,重要的有:大爱道精舍、祗洹精舍、孙陀利杀身谤佛处、佛与外道辩论处精舍、影覆寺等。在佛陀活动的时代,拘萨罗国的国都在舍卫城。舍卫城的故址位于现今印度北方邦奥德境内的贡达与巴赫雷奇二县交界处的沙赫特-马赫特村。
法显还瞻礼了舍卫城周围过去三佛的圣迹。
从拘那含牟尼佛出生处继续东行一由延的路程,法显、道整到达了佛陀的故土迦维罗卫城。迦维罗卫城是佛陀出生、做太子时生活的地方,圣迹自然很多。此外,释迦成佛后返回故土,为其故国人民讲经说法,这些圣迹也都存在。法显在迦维罗卫城对上述两类圣迹都一一进行了瞻礼。
由释迦太子出生地“论民园”东行5由延路程,法显、道整到达了蓝莫国。此国有阿育王未曾开启的佛舍利塔——“蓝莫塔”,也有一座“灰炭塔”。蓝莫国的故址位于今印度北方邦奥德境内巴斯提县的拉姆浦尔·德奥里亚。
法显、道整从蓝莫国东行12由延路程,到达拘夷那竭国。此国为佛陀涅槃焚尸的地方,现今却很荒芜。此城大致位于廓拉克浦尔以东35英里的迦西亚村。
法显、道整从拘夷那竭城出发东南行12由延路程,到达梨车族人追赶挽留佛陀的故址。
从梨车族人挽留佛陀的故址再东南行四由延路程,法显、道整到达了毗舍离国。此城中有阿难半身像以及庵婆罗女为佛陀奉献的住所。佛陀最后一次离开此城回头观望之处也修建了大塔。此城西北有著名的“放弓仗塔”以及“七百长老结集大塔”。毗舍离国的故址在现今印度比哈尔邦北部木扎伐浦尔地区的巴沙尔。
从结集大塔继续东行4由延路程,法显、道整到达五河合口,这里有阿难于河中涅槃分身的故址。此处为五大河流的汇聚之处,位于从毗舍离城至摩竭提国巴连弗邑的恒河渡口。五大河流是:甘达克、腊普提、哥格拉、恒河、宋河。五大河流汇聚之后成为恒河下游而继续东流。
法显、道整渡过恒河南下一由延路程,到达了摩竭提国的巴连弗邑。此城是孔雀王朝阿育王的治所,据传说,城中宫殿以及城内的小山都是役使鬼神所造。摩竭提国是印度古代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在印度历史上占据非常突出的地位,其领域大致相当于现今印度比哈尔邦的巴特那和加雅地方。巴连弗邑的曾经长期为孔雀王朝的首都,因此,有关阿育王的遗迹非常多。法显到达时,此城为笈多王朝的国都,相当富庶繁荣。此城的故址位于现今印度比哈尔邦的巴特那西北至顶那浦尔的中途。
从巴连弗邑东南行9由延路程,法显、道整到达小孤石山,此山中有一座石窟,当初天帝释就是在此石窟之中,以天乐娱佛并且向佛陀请教的。
从小孤石山西南行一由延路程,法显、道整到达那罗聚落,此村是舍利弗出生、涅槃的地方,在其故址之上建有大塔。
从那罗聚落西行一由延路程,法显、道整到达了佛陀时期阿阇世王所造的新国都——王舍新城,城西门外有阿阇世王建造的佛舍利塔。王舍新城距离旧城以北四里处。
从王舍新城南行四里路程,就可到达环绕王舍旧城的五山里。王舍城是佛陀当初传播佛法的重要城市,周围五座山峰之中,佛教的圣迹非常多。法显与道整一一瞻礼了这些圣迹。位于王舍旧城城内的圣迹有:舍利弗、目连初见頞鞞处,尼犍子作火坑、毒饭请佛处,阿阇世王酒饮黑象欲害佛处,庵婆罗园精舍。位于王舍旧城东南方向的耆阇崛山上的圣迹有:佛陀坐禅石窟,阿难坐禅石窟(即雕鹫窟山),石室前有调达投掷石块伤佛足指处,佛说法堂。王舍旧城外东北三里处有两处遗址:一是提婆达多石窟,二是一比丘自杀得罗汉果处。王舍旧城故址位于现今印度比哈尔邦巴特那以北的一个叫作“拉杰吉尔”的山村。
法显离开王舍旧城,到达摩竭提国的伽耶城。佛陀出家后,正是在这个城市以及周边地区修习苦行、悟道、成道的。释迦修苦行之地位于距离伽耶城南二十里的地方,而释迦放弃苦行而洗浴、食糜的地方也在此地附近。伽耶城位于现在印度的比哈尔邦。
从佛陀悟道处南行3里路程,法显、道整到达了鸡足山。此山为大迦叶圆寂之处。
法显、道整瞻礼了鸡足山之后,又重新北上回到巴连弗邑。
法显、道整从巴连弗邑顺恒河西下10由延路程,到达一个叫作“旷野”的地方。佛陀曾经在此地住过。
从“旷野”出发继续顺恒河西行12由延路程,法显、道整到达了迦尸国的波罗捺城。法显、道整在此城瞻礼了鹿野苑精舍以及佛陀初转法轮处、佛陀为弥勒授记处等圣迹。波罗捺城的今址是印度北方邦的贝拿勒斯,后来改名为瓦腊纳西。
法显、道整又从鹿野苑精舍出发西北行十三由延,到达了拘睒弥国。这个国家也有佛陀当初住过的瞿师罗园精舍以及、经行、坐过的地方,佛陀还曾经在此地化度过恶鬼。拘睒弥应该是现在印度北方邦南部阿拉哈巴德西南30里处、朱木那河畔的科桑村。
法显、道整又从拘啖弥国出发,中经波罗捺城,重归巴连弗邑。
公元405年,法显71岁。
法显在巴连弗邑学习梵文、梵书,抄写经律。
公元406年,法显72岁。
法显继续在巴连弗邑学习梵文、梵书,抄写经律。
公元407年,法显73岁。
法显在摩诃衍僧伽蓝得《摩诃僧祇众律》一部,《萨婆多众律律抄》一部,《杂阿毗昙心》一部,《綖经》一部,《方等般泥洹经》一部,《摩诃僧祇阿毗昙》一部。
道整来到天竺以后,欣羡此地僧众戒律的严整而决心留在天竺。而法显本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天竺的戒法流通到汉地,所以,他决心返回汉地。
法显独自顺恒河东下18由延路程,到达瞻波大国。此国也有佛陀当年活动过的故址。该城遗址在巴迦尔普尔附近的Campqnagara与Campqpur两村之间。瞻波城是古代印度的六大城市之一。
法显由瞻波大国继续东行15由延路程,到达面临海口的多摩梨帝国。多摩梨帝国位于东天竺。此国佛法兴盛,其古城遗址位于今印度西孟加拉米德那浦尔县的塔姆鲁克,在胡格里河与鲁甫纳拉扬那河汇合处上游的12英里处,古城位于鲁甫纳拉扬那河的西岸。
公元408年,法显74岁。
法显在多摩梨帝国写经、画像。
公元409年,法显75岁。
法显继续在多摩梨帝国写经、画像。
十月,法显由多摩梨帝海口搭乘商人的船舶,历时14昼夜,到达师子国。
公元410年,法显76岁。
法显在师子国瞻礼了首都城之北的佛足迹大塔、无畏山寺、贝多树、佛齿精舍、跋提精舍、大寺等。
三月,法显在师子国瞻礼佛牙,观看佛牙供养仪式。法显住于师子国写经。
公元411年,法显77岁。
法显在师子国求得《弥沙塞律》藏本、《长阿含经》、《杂阿含经》以及《杂藏》一部。
七月中旬,法显带着所得经卷搭乘商船踏上归国的艰难历程。
法显搭乘的商船东下两日后,风大更兼船漏,危机之时,小船上的人砍断与大船连接的缆绳。在海上随风漂行13昼夜,大约在八月中旬,这艘漏水的大船方才到达一个岛上,修好了漏处之后又继续航行。
在大海中漂流90余日,大约在十一月十六日前后,法显等到达一个叫“耶婆提”的国家,并且在此国停留。“耶婆提”,一般认为为今印度尼西亚爪哇或苏门答腊。
公元412年,法显78岁。
四月十六日,法显在耶婆提国停留5个多月后,又搭乘商船向东北方向航行,去广州。
五月某日,在航行之中,商船遭遇暴风雨,同船信仰外道的商人提出将法显逐出此船,幸赖同船的施主据理力争,法显才得以免祸。
在海上航行70余日,大约在七月初,法显等人面临绝水危险,后经商议改变航向,转东北行为西北行。
向西北方向航行12日,大约在七月十四日,法显等到达长广郡界牢山南岸,即今山东省崂山县北。
外国商人从长广郡界牢山南下扬州,法显则应兖、青州刺史刘道怜的邀请,到彭城居住。
公元413年,法显79岁。
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法显在彭城夏坐。
春天,天竺僧人佛陀跋陀罗与宝云一起,随刘裕从江陵到达建康,住于道场寺。
七月底或八月初,法显南下至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与天竺僧人佛陀跋陀罗等一起开始翻译经律。
公元414年,法显80岁。
法显在建康道场寺撰写了西行记游,即《佛国记》。
公元415年,法显81岁。
法显住于建康道场寺。
公元416年,法显82岁。
十一月,法显与佛陀跋陀罗禅师等一起,在建康道场寺开始翻译《摩诃僧祇律》。
公元417年,法显83岁。
法显继续在道场寺翻译《摩诃僧祇律》。
十月一日,法显与佛陀跋陀罗等在建康道场寺开始翻译《大般泥洹经》。于时,佛陀跋陀罗手执梵本,宝云传译,在座有二百五十人。法显参加了翻译活动。
公元418年,法显84岁。
正月一日,《大般泥洹经》全部校订完成,共六卷。现今所传经本署名法显译。
二月末,《摩诃僧祇律》四十卷校订完成。
三月十日,佛陀跋陀罗等在建康道场寺开始翻译《华严经》。
公元419年,法显85岁。
法显在建康道场寺译场还参与翻译了其从天竺带回的《方等泥洹经》二卷、《杂阿毗昙心》十三卷(已佚失)、《杂藏经》一卷、《僧祇比丘戒本》一卷。上述四部,连同《摩诃僧祇律》四十卷、《大般泥洹经》六卷,法显共译出经律六部七十三卷。
公元420年,法显86岁。
法显住于荆州江陵新寺。
法显在荆州江陵新寺圆寂,终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