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全称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旧称锡兰,是个热带岛国,位于印度洋海上,英联邦成员国之一。中国古代曾经称其为狮子国、师子国、僧伽罗。

法显在斯里兰卡瞻仰了王城,即师子国的首都阿努拉达普拉;山顶,即现今斯里兰卡境内的苏摩那俱多山;无畏山僧伽蓝,它是斯里兰卡著名的古刹,位于阿努拉达普城的北部,修建于公元前一世纪;摩诃毗诃罗,意为“大寺”,是斯里兰卡最早的佛寺,从古以来就是斯里兰卡佛教的中心寺域,位于师子国都城南方的大云林。

男儿有泪不轻弹,弹泪未必不丈夫。法显有两次落泪最为感人:一次是在过小雪山时慧景圆寂伤心地抚尸大哭;一次是在斯里兰卡无畏山寺大殿的佛像旁,突然看到商人为佛供养的故土所造的白色丝绸扇子,情不自禁地凄然伤悲,热泪夺眶而出。前者充分表达了他对道友的深厚的情意,后者表达了他对祖国无比思念的爱国情怀。他是位有情有义、有胆有识、有志有恒的大丈夫!

斯里兰卡人民为了纪念法显这位友好使者,在法显从阿努拉达普拉前往亚当峰途中曾在栖居过夜的地方命名为法显石村。该村在斯里兰卡西南部的卡卢特勒附近,千百年来一直被斯里兰卡人民作为两国历史交往的重要纪念地。法显石村坐落在茶林深处。这是一个有300多户的小村落,村中有一被茶林环抱的石洞,石洞深8.5米,平均宽24.4米,是斯里兰卡现已发现的最大的石洞,因当年法显曾在这里居住过,法显石村因而得名。离石洞不远有一古庙,早已残破。1980年法显石村的人,为纪念法显又建了一座新庙,斯里兰卡总统亲自为它立了碑。庙里供有一尊新雕大卧佛,身长约18米。村口立有石碑,用中文和僧伽罗文铭刻着“斯中友谊村——法显石村”。

在斯里兰卡讲僧伽罗语的佛教徒中,法显的名字家喻户晓,他的故事还被编写在小学课本中,广泛传播。

斯里兰卡是印度洋上的岛国,在南亚次大陆南端,西北隔保克海峡与印度半岛相望。南北长432公里,东西宽224公里,国土面积为65610平方公里。

斯里兰卡在僧伽罗语中意为“乐土”或“光明富庶的土地”,有“宝石王国”、“印度洋上的明珠”的美称,被马可·波罗认为是最美丽的岛屿。

斯里兰卡居民70.2%信奉佛教,12.6%信奉印度教,9.7%信奉伊斯兰教,此外还有天主教和基督教。

僧伽罗语、泰米尔语同为斯里兰卡官方语言和全国语言,上层社会通用英语。

斯里兰卡的经济以农业为主,而该国最重要的出口产品是锡兰红茶。该国亦为世界三大产茶国之一。斯里兰卡是一个宝石富集的岛屿,世界前五名的宝石生产大国,被誉为“宝石岛”。红宝石、蓝宝石及猫眼最为出名。

公元前五世纪,僧伽罗人从印度迁移到斯里兰卡。

公元前247年,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派其子来岛。从此僧伽罗人摈弃婆罗门教而改信佛教。311年左右,佛牙从印度传入斯里兰卡。

公元前二世纪前后,南印度的泰米尔人也开始迁入。

从公元五世纪直至十六世纪,僧伽罗王国和泰米尔王国间征战不断,直至1521年葡萄牙船队在科伦坡附近登陆。

1656年5月12日荷兰军队攻克科伦坡。

1796年2月15日英军占领科伦坡,荷兰人统治时期结束。

1802年英法两国签订了亚眠条约,斯里兰卡被正式宣布为英国的殖民地。

1948年2月4日斯里兰卡正式宣布独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定国名为锡兰。

1972年5月22日改国名为斯里兰卡共和国。

1978年8月16日新宪法颁布,改国名为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

斯里兰卡为多民族国家,有僧伽罗族、泰米尔族、摩尔族(穆斯林)等民族,其中,僧伽罗族占74.9%,泰米尔族占15.4%,摩尔族占9.2%,其他民族占0.5%。

1950年斯里兰卡政府承认新中国。1957年2月7日两国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