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
法显从弗楼沙国到了那竭国。那竭国故址在今阿富汗的贾拉拉巴德。罗夷国,亦在今阿富汗境内。
阿富汗,全称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是伊斯兰国家。国内普遍信仰伊斯兰教,穆斯林约占99%。
阿富汗总面积为652300平方公里,是一个位于亚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坐落在亚洲的心脏地区,位于西亚、南亚和中亚交汇处。阿富汗的北部和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接壤,东部与中国以及部分巴基斯坦控制查谟-克什米尔地区(有争议)接壤,南部与巴基斯坦接壤,西部与伊朗接壤。阿富汗与大部分比邻的国家有着宗教上、语言上、地理上相当程度的关联。
阿富汗在历史上被称为通向南亚大陆的“锁钥”,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阿富汗在普什图语中的意思是“普什图人的地方”,而普什图人亦是现时国内人口最多的族群。
阿富汗的历史可上溯到波斯帝国时期,公元前六世纪居鲁士大帝远征时并入波斯。
公元前329年亚历山大侵略后又并入其帝国。亚历山大死后帝国三分,阿富汗地区又转属于东部的塞琉古王朝。
约公元前250年,位于阿姆河与兴都库什山间(包括阿富汗北部)的巴克特里亚总督狄奥多德据地脱离塞琉古王朝而独立,建立了希腊化的巴克特里亚王朝(中国史籍称大夏、吐火罗等),前二世纪上半叶最强盛,曾扩地至印度河流域,后因内乱转衰。
前二世纪上半叶,原驻于河西走廊的大月氏人被匈奴人所败,遂西迁至阿姆河流域,约前140年至130年左右征服大夏,将中亚地区的希腊人逐向印度西北部。东汉时大月氏人分休密、双靡、贵霜、都密、肸顿五部。
公元一世纪时,贵霜统一诸部,扩张为强大的贵霜王国,其盛是西起咸海、东至葱岭,横跨中亚和印度次大陆的西北部,倡大乘佛教。三世纪后渐衰,分裂为若干小国。五世纪上半叶被从北方袭来的嚈哒人所灭。
在巴米扬石窟群中有两座大佛,一尊凿于五世纪,高53米,着红色袈裟,俗称“西大佛”;一尊凿于一世纪,高37米,身披蓝色袈裟,俗称“东大佛”。两尊大佛相距400米,远远望去十分的醒目。佛像脸部和双手均涂有金色。两佛像的两侧均有暗洞,洞高数十米,可拾级而上,直达佛顶,其上平台处可站立百余人。法显和玄奘都曾瞻仰过宏伟庄严的巴米扬大佛。
巴米扬大佛历尽沧桑,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曾经历3次劫难。2001年3月12日,大佛遭到塔利班政权的残酷轰炸,已面目全非。世界各国正在组织修复和保护佛像的工作,主要参与国家有德国、意大利、法国和日本。
1955年1月20日,中阿两国建立外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