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型祖考”:周代的祖先崇拜》简介
《“帅型祖考”:周代的祖先崇拜》这本书是由.罗新慧著创作的,《“帅型祖考”:周代的祖先崇拜》共有18章节
1
“通古察今”系列丛书编辑委员会
顾 问 刘家和 瞿林东 郑师渠 晁福林 主 任 杨共乐 副主任 李 帆 委 员 (按姓氏拼音排序) 安 然 陈 涛 董立河 杜水生 郭家宏 侯树...
2
序言
在北京师范大学的百余年发展历程中,历史学科始终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今天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业已成为史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国家首批博士学位一级学...
3
目录
目 录 “通古察今”系列丛书编辑委员会 序言 前言 一、祖先形象与周人的祖先崇拜 (一)完美至极的祖先形象 (二)祖先形象的特点 (三)祖先形象的变化 (四)结...
4
前言
古代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对于传统的认可与承继是为一大特色。在上古时代,传统首先体现在祖考的业绩、德操和形象等方面。人们通过尊祖敬宗来延续先祖的传统。以周代而言...
5
一、祖先形象与周人的祖先崇拜
周人敬拜祖先、祭之如仪之时,祖先的形象必定浮现于眼前。周人祖先的形象,不具有个体色彩,他是理想境地下祖先所应当具有的完美形象。这一祖先形象一方面是对现实中祖先形...
6
(一)完美至极的祖先形象
周人祖先的形象如何?一言以蔽之,完美至极。在周人心目中,祖先既有功绩又有盛德,并且高大伟岸。此类描绘在金文及典籍中不胜枚举,兹取一例以说明。西周晚期的梁其钟铭云...
7
(二)祖先形象的特点
周人运用美妙的词语描摹祖先,这当然是因为周人崇敬祖先之故,同时对祖先形容进行美好的描绘也是由于在周人的文化传统中,有十分注重威仪的内容。周人注重仪容有其传统,《...
8
(三)祖先形象的变化
春秋以来,青铜铭文中对于祖先形象的描绘减少,只有“皇祖”“丕显文考”“烈烈”等语词可见,对于祖先形象的描述没有新的内容。同时,传世文献中亦少见对于祖先形象的正面...
9
(四)结语:对于先祖的共同想象
就整个周代社会而言,观周人庄严的祭祀仪式,品其虔诚的祭祖辞语,可以充分感觉到周人对祖先的尊崇以及依赖。殷人虽然亦崇拜祖先,且祭祀中或有可能用尸,[101]但尚无...
10
二、周代的“威仪”观念
威仪对于周人十分重要,人们甚至以“威仪”预测贵族的兴亡。对于威仪的含义,学者们有很多论述,不少学者以为威仪是周代贵族精神风貌的体现。实际上,“威仪”的含义在两周...
11
(一)西周时期祖先的威仪
关于威仪的含义,古今中外学者已有论述。大致可将相关论点归为两类: 第一,威仪为精神气质与动容举止、言谈瞻视的集合,是内在之德的外在体现,显示出风范、仪度。汉代经...
12
(二)春秋时期威仪观念的变化
春秋社会,威仪成为人们的常用语。一方面,威仪保留了西周时期的含义;另一方面,威仪的意义有所变化。 进入春秋以来,人们言说“威仪”,常常将之与宗法社会中的等级等差...
13
三、“帅型祖考”和“内得于己”——周代“德”观念的演化
西周时期,周人明确了德的概念。其后,重要的问题是思考德由何而来、如何获取德,即如何修德。周人创造性地提出“帅型祖考之德”的观念,将距离遥远的天降之德转向“近取诸...
14
(一)德之源:“上帝降德”与“祖考之德”
征之文献,可知周人并不曾确凿地说明德的来源。然而细绎相关论述,则显见在周人的观念中,德确有其源。周人认为,德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天或上帝;二,祖先。 西周...
15
(二)“仪刑文王”与文王之德
周人依靠“帅型祖考”而发明出一条修德的路径,不啻为德修历程中的重要关节点。它将德由距离遥远的天降之德转向“近取诸譬”的祖考之德,从“天生之德”转至通过学习、模仿...
16
(三)“为民之极”:“自我”的凸显与“成德”路径的转换
周人创造出以祖先为仪刑的修德途径,与西周时期的祖先崇拜密切关联。进入春秋战国以来,祖先崇拜发生变化,个体地位逐渐上升,周人有关“德”的来源以及如何修德的思考,也...
17
(四)余论:周代的“天德”与“祖德”
在描述先秦时期的信仰特征时,学者常以“敬天法祖”概括之,是为确论。然“敬天法祖”本身,亦有一重大转变,即存在由“敬天”向“法祖”的过渡。“天”与“祖”,原本是周...
18
参考文献
基本文献 [1]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2]朱熹:《诗集传》,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 [3]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