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蓝血月之夜
超级蓝血月之夜
2018年1月的一天清晨,下着微朦朦的小雪,我和好友肉堆、闷闷儿相约在北京大观园后门,等待着工作人员接我们进去。这是我在北京生活了快二十年,第一次来大观园,而且还是摸着黑,所以进园后东张西望,真和“刘姥姥”差不太多。我们这个时间来大观园当然不是游玩,而是为月底的一次月全食做拍摄准备。
月全食,就是月亮全部进到了地球的影子里,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而我们要拍的这次月全食则更是罕见。首先,月亮在1月底会运行到近地点附近,也就是它的公转轨道上离地球最近的那个地方,其结果就是那几天的月亮会比其他的时候要大一点。虽然不会大很多,肉眼很难分辨出来,但仍可称之为超级月亮。其次,天文术语中把同一个月里的第二次满月叫做“蓝月”,这只是个称谓,与颜色无关。而1月初的时候已经有过一个满月了,月食那天又将再满一次,所以那天的月亮不仅大,而且还是个“蓝月”。最后,月全食的时候虽然月亮被完全挡住了,但是因为地球有大气层,阳光仍然能透过它散射到月面上,只不过只有波长较长的红色部分能穿过,所以月亮会呈现红色,是个名副其实的“血月”。综上,这次的月全食又大又“蓝”又红,是一次百年不遇的“超级蓝血月”。
35 2018年3月的一次蓝月
36 月食的形成原因
如此难得的机会,我们当然要好好备战了,所以肉堆联系了在大观园负责摄影宣传的工作人员,打算以公园内的景色来做月全食的地景。由于地球的影子比较广,月亮在其中穿行的时间也会比较长,所以这次月全食的过程差不多有三个半小时。月亮在这么长的时间内,足够从东地平线附近升到天顶,所以一定要用超广角镜头来拍摄。我在大观园里转了一圈后,觉得省亲牌坊附近环境比较适合拍摄这样的构图。定好大场景之后,选择长焦机位就容易多了,因为用长焦随便在哪里都可以拍。我们选了凹晶溪馆前面的平台,因为它在湖的西岸,朝东和朝南两个方向都没有任何遮挡,十分理想。
37 我做的月全食拍摄计划
1月31号的天气非常晴朗,下午闭园之后,我们又进了大观园。肉堆临时有事来不了,到场的除了我之外只有闷闷儿和晓娟。闷闷儿是肉堆的女友,她和晓娟都是与我经常一起拍照的死党。一进园,我们就来省亲牌坊前,把这里的环境又仔细看了一下。北京大观园是按照《红楼梦》里的描写修建的,在书里面是贾元春回家省亲时住的地方,大观园的正殿是顾恩思义殿,省亲牌坊就在大殿正门外,与殿门南北对望。我把相机放在它们的西侧,脚架腿儿缩到最短,让相机尽可能贴近地面,镜头朝东仰视,殿门和牌坊在鱼眼镜头超大的视野里分居左右,中间闪出一条宽阔的通路,留给一会儿即将登场的主角。一切就绪后,我便开始拍摄延时。这段延时的时间跨度会比较长,从日落后的蓝调时刻到月升再到全食的整个过程,光线变化也会非常大。我待会儿应该是无暇来手动调整它的参数了,所以只好采用一个折中的曝光方案,只保证血月的阶段不会过曝,其他的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38 月出时的景色
我的主要精力在另一个相机上,它接着一台焦距长达1325毫米的折返望远镜,望远镜架在一台小型赤道仪上,它负责跟随斗转星移的转动,这样我就能从容地拍摄月食过程的特写了。这个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月亮刚要接触地球本影的那一刹叫初亏,初亏之后就能在月面上看见缺角了;月亮刚刚整体进入地球本影的那一刹叫食既,食既开始就能看见一个明显的红月亮;月亮运行到地球本影最深处的那一刹叫食甚,食甚的时候月球中心和地球本影的中心距离最近,也是月亮最暗的时候;月亮整体在地球本影内,但是边缘与本影接触马上要走出来的那一刻叫生光,生光这个名字非常直白,直接理解就可以了;最后月亮即将整体走出本影的那一刻叫复圆,标志着月食的结束。这里所谓的地球本影,是指阳光无法直射到的区域,不包括大气层散射的红光。但实际上本影之外还有一圈半影区,也就是只有部分阳光被地球遮住的区域,月亮在半影区内亮度虽然也有所下降,但肉眼几乎察觉不到。
月全食超广角延时拍摄出炉了,省亲别院配合月全食,此场景一生能看见几次?
39 拍摄中的月全食
日落后不久,月亮就升起来了,从凹晶溪馆看过去,月光洒在大观园的湖面上,照亮湖边的水榭,真像仙境一样。透过望远镜,月亮几乎占据了画面一半的大小,此时空气的视宁度也较稳定,月面上的哥白尼环形山、第谷环形山及它们附近的辐射纹都看得很清楚。但我必须时刻关注月亮在画面里的位置,因为我的赤道仪只能抵消地球的自转,而无法跟踪月亮相对地球的运动,那就只能靠我一点点地去手动调整了。这台相机也在拍着延时,只不过间隔较长,四、五秒一张,我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快速调整参数。由于望远镜的焦比是固定的,所以我没办法调光圈,只能调整感光和快门。不过从初亏开始很长时间内都不需要改变参数,感光值为800,快门也一直保持在1/125秒。但月亮一半进入地影后,月面亮度明显下降,我就必须逐渐增加曝光时长。快到食既的时候,肉眼看去月亮只有一个小边角还在发光,但此时我的拍摄参数已经上调了很多,所以能很明显地拍到略显红色的暗部。
40 食既前的血月
41 生光前后的月食
月亮几乎是在一瞬间失去了光辉,我感觉自己瞳孔一张,被眼前这颗血红色的月亮惊得目瞪口呆。红月亮其实并不少见,月亮在较重雾霾天里也都是红色的,但都不似这样有立体感。眼前的血月左边暗、右边亮,像是一个晶莹剔透的橙子,不,剥了皮的葡萄,感觉手指碰一下就能捏出水来。我的快门加到了1/3秒,感光也在持续上调,相机的参数告诉我,月亮现在其实非常暗。等到食甚的时候,感光和快门分别调到了3200和1.6秒,这在拍摄满月时是难以想象的。画面里,血月的周围可以看见点点的星光,这场景梦幻得有些不真实,让人激动不已。还好有闷闷儿和晓娟与我一同分享此时的喜悦,我相信在她们的记忆里,这一定也是令人难忘的经历。
42 月食发生时的天色
漫长的血月阶段之后,月亮终于重新散发光茫,我又开始忙碌地回调参数,直到它的亮度趋于平稳,才算告一段落。月亮在午夜前复圆,我们回到省亲牌坊那里收回了拍摄超广角的相机,那边的拍摄也非常成功,月亮在画面里沿着预定的路线运动,整个全食的过程都被拍下来了。
43 地球的影子
用一曲最后的华尔兹,带你边聆听边欣赏今年第一场月全食的全过程,视频为4小时延时摄影。
44 月全食流迹
看着头顶的明月,我突然想起,贾元春回大观园省亲的时候是个上元节,也是这个季节,也是个月圆之夜。而且她也是晚上来午夜后就离开,所以在她打道回宫的时候,眼前看到的景色也和现在差不多。只不过在她眼里,这一定是悲伤的夜晚,与我现在愉悦的心情大不相同。之后的两天里,我埋头于电脑前废寝忘食,将拍到的几千张照片逐个处理,把四个小时的月全食过程加速后浓缩在四分钟的视频里,作为此次拍摄的纪念。不知为何,我选了一首“最后的华尔兹”作为背景音乐,温柔的歌声中带着伤感,却因画面里的“超级蓝血月”而变得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