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升月落
月升月落
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月亮的神话。
传说盘古在开天辟地之后,气息化为风云雷雾,身体变成山川大地,两只眼睛分别升作了太阳和月亮。《山海经》里则认为是月母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每个月生一个,正好一年。而西汉的著作《淮南子》里也写了一位叫嫦娥的女子,在偷吃了王母娘娘的不死药后,飞进月宫成仙的故事。
祖先虽然并不知晓月亮到底是什么,幻想它是盘古的眼睛、月母的孩子,甚至是天上的宫殿,却敏锐地观察到日月的运行规律,发明了用于指导农作物收种的农历。而文人骚客,也将月亮作为创作灵感的来源,留下许多喻世于月的诗句。直到后来人们才明白,我们其实是生活在一个球上,而月亮也是一个球,并且在不停地绕着我们旋转。至于农历里的朔望晦弦、诗句里的阴晴圆缺,则都是它转到不同位置时所表现出的月相。
所谓月相,就是从地球看去,月亮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的形状。月亮在不同月相时起落的时间和方位是不同的,比如满月总是黄昏时从东方升起、黎明时在西边落下,蛾眉月却是日落后悄然出现在西边但却看不见何时升起,而残月则总是凌晨时从东边升起,到了日出就不见了踪迹。月亮看似变化多端、神出鬼没,有时大白天也看得见,有时却一整晚也找不着。其实这都是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的位置变化造成的。
51 乌兰布统细蛾眉月
农历每月的初一,也叫朔,月亮在地球和太阳中间,这一天月面上只有极少的阳光能反射到地球,因此这时候我们是看不见月亮的。月亮从此时开始朝东出发,一天便向前走了13度,与太阳拉开了小小的距离,在太阳下山后一小时左右我们就能在西边地平线上空看见细细的月牙。月牙亮的一面朝着太阳落山的方向,像一条弯弯的眉毛,这时的月相就叫作蛾眉月。
52 万春亭上蛾眉月
但是初二之后月亮每天都比前一天更高、更亮,月牙也更宽,月落也比前一天推迟了差不多53分钟。初四左右的蛾眉月已经非常明显,而且因为月落前天色已经全黑,所以如果天气好的话可以看见地照,也就是月牙旁边被地球反射回去的阳光微微照亮的暗面。
53 雷峰塔蛾眉月落
54 定都阁蛾眉月落楼影
初五之后的月亮开始变得耀眼,甚至在天黑之前也能看得见,出现的位置也越来越靠东。等到初七、初八,正午过后如果天气极通透,就能在东边隐约看见正在升起的白月亮,月亮的形状正好是一个半圆,像一个橘子瓣,这天的月相叫作上弦。上弦那天月亮、地球和太阳的夹角是90度,所以日落时月亮在正南,月落在午夜前后。
55 上弦月
56 定都阁凌凸月
上弦之后的月亮每天都要圆一些,但是并未到达正圆,这时候的月相叫上凸月或盈凸月。盈凸月在下午月升,也是一个白月亮,日落后变得耀眼。随着月亮继续东移,到了农历十五至十七这段时间里的某一刻会变圆,最圆的那一刻叫望,也就是满月。月亮之所以会圆,因为它与太阳几乎正对着,两者分居地球的两侧,因而满月前后的月亮在太阳落山时分升起,在午夜升至正南,又在差不多日出的时刻落下,像明灯一样整夜都挂在天上。而每天日出日落时在太阳另一边的地平线上都会出现一条粉红色的散射带,即维纳斯带,如果月亮恰巧伴随着维纳斯带一起升起或落下,会是特别美丽的风景。
57 北海满月
58 满月晕
59 定都阁满月落
60 超级月亮
61 西北角楼下弦月
满月之后,月升时天色就已经黑了,月亮又开始一点一点变得不圆,此时的月相叫作下凸月,也叫亏凸月。亏凸月继续东移,直到农历二十二三前后,月亮、地球和太阳的夹角又变回了90度,月亮在午夜时分升起,在日出时到达正南,在正午时分落下。这天的月相叫下弦,也是个半圆,下弦月和下凸月都是在夜里升起,因此在白天都是可见的。
下弦后的月亮继续东移,形状也重新变回月牙,月牙朝着地平线下面的太阳,这时的月相叫作下蛾眉或者残月。残月的月牙越来越细,也越来越靠近太阳,到农历二十七八的时候,与初三、初四时的蛾眉月一样最为秀丽。而等到月尾的那几天,日出前它就已经消失不见了。
62 西双版纳庄凯大金塔残月
63 北京钟楼残月特写
64 中国尊残月合金星
月亮继续向前,经过农历的最后一天,也叫作晦,便又回到它出发的起点,结束了一次围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也完成了一轮月相的变化。从地球上看去,月亮有时会和比较亮的行星或恒星擦肩而过,当它们离得较近时,就称为伴月或合月,如果月亮不小心轧过了那颗星,则被称为掩星。行星伴月在每个月中都会出现,是肉眼可见的绝佳美景。
65 土星伴月
1.10分钟前刚刚被超级月亮掩住的金牛座主星毕宿五。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许是因为古人看着月亮从朔到望再到晦,每个月周而复始,像不断诞生的生命,所以才会把它想象成由常羲生育而来的。而传说中嫦娥在奔月后,变成了蟾蜍,也成为多子和生育的象征。但巧的是,现在的科学证实,月球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也确实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月球的引力,地球的自转轴可以稳定在一个固定的角度,而不至于造成巨大的气候变化;因为月球的引力,促进了地球上出现了板块构造,使得地球不会像金星一样炙热无比;另外还是因为月球引力,让地球上产生了潮汐变化,海水里的生命才有机会发展到陆地上来。总之如果没有月亮,不仅是我们看不见阴晴圆缺这样的美景,而是地球可能就不会发展出复杂的生命,也就根本不会有人类的存在。
2.聚焦地平线之上,每一个画面都触及心灵。
3.两年来拍摄的月升月落延时短片,焦距跨度从12毫米至1325毫米,包含了若干次的月升、月落以及日食月食。每次都是通过PlanIt(巧摄)来规划远射的机位,并不断从实际拍摄中总结经验,摸索曝光的临界值。
相机拍摄专业数据说明
Technical Data Of Shooting
*仅摄影作品有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