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的星空
张掖的星空
2019年5月,我应邀参加星空摄影师戴建峰组织的一次活动,前往甘肃张掖拍摄星空。我对张掖这座城市早有耳闻,知道它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不仅历史悠久、文化多元,而且风光独具特色,尤其以奇特的丹霞地貌而闻名世界。在此之前,祖国的西北地区我只去过青海,祁连山以北的河西走廊还没有涉足,也没有亲眼见过丹霞地貌,因此我对此行充满了期待。
我们于5月11日中午抵达兰州,与戴建峰汇合后,一行人开车直奔张掖。甘肃省的地形狭长,初中地理课上我对它的印象就特别深,总觉得它看起来像一个两头宽、中间细的哑铃。从兰州到张掖一共440多公里,基本都是行走在“哑铃”的杆上。这是一条介于祁连山与合黎山之间的狭长通道,将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分开,连接了中原与西域,它就是著名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从古代开始便是战争和商贸的要道,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我们沿高速经过的武威、金昌也都是耳熟能详的丝路要冲,这些在教科书上学到的城市如今终于让我有机会得以亲临。
我们于傍晚赶到张掖,前来迎接的是《张掖日报》的王将老师,他带我们见了十几位张掖摄影家协会的老师,并且和张掖外星谷地质公园的李总一起,请我们吃了一顿正宗的张掖美食,大家旅途的疲惫被一扫而光。酒席过后,看着天气有转晴的趋势,我们决定当晚就找地方拍摄。要说张掖的自然景观,当然非丹霞地貌莫属了。丹霞地貌是指由红色砂砾岩发育而成的地形,红色砂砾岩层经过几千万年的风化和侵蚀,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形状。丹霞地貌在我国分布很广,但张掖的丹霞却因与彩色丘陵景观相融,形成了独有的七彩丹霞地貌。只可惜七彩丹霞景区在张掖丹霞地质公园里,景区夜晚不对外开放,我们只能遗憾地错过。不过张掖还有很多具有丹霞地貌的地方,比如肃南县的外星谷地质公园,以及张掖市以北的平山湖大峡谷。外星谷比较远,被安排在第二天的活动里,因此我们就由本地星空摄影师钟晓亮带领,连夜赶往平山湖大峡谷拍摄星空。
59 张掖的银河拱桥
平山湖大峡谷离张掖市仅60公里,在平山湖蒙古族乡的境内,处在河西走廊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景区外不远能看见一个很大的蒙古包,颇具民族特色,由于王将老师事先打过招呼,因此我们顺利进入了景区大门。车进门以后又走了很远,路两边开始出现大大小小的石丘,这些石丘只有几米高,在车灯下泛着红色。我们在道路的终点把车停好,登上一个全是台阶的陡坡,来到了坡顶的一处平台上。顺着晓亮的指引,我借着月光隐约分辨出山下的峡谷,也许是因为夜晚的原因,我感觉目光所及之处全都是迷宫一样的地貌,连着天边根本看不到尽头。这个平台是一条水泥栈道的起点,顺着栈道就可以一路往下进入峡谷,我们在平台上试拍了几张,发现这里的角度并不是很理想,如果要拍到银河的方向,只能沿着栈道继续往下走。这条栈道很宽,但是下坡的路一样很陡,所以我用一只手抓着两个脚架,另一只手扶着栏杆小心地前行。下了陡坡之后有一段路比较平缓,我在这里停下,因为左侧已经可以看见清晰的峡谷了。我所处的位置比较高,看峡谷略带一点俯视,月光斜射在峡谷一侧的岩壁上,待瞳孔适应黑暗后,能清晰地看见岩壁表面层层略带红色的砂砾岩。随着月亮越来越低,另一侧岩壁的阴影慢慢往上爬,因此我翻过栏杆走到栈道外面的草坡上,准备用一台相机开始拍摄这段光影变化的延时。
60 平山湖大峡谷的星轨
61 平台上的天蝎座调色盘
正当我架好相机回过头,面向来时经过的那个平台,突然看见平台小小的栏杆上有颗耀眼的星星。我愣了一下,立即认出这是木星,此时木星离冲日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因此如明灯一般夺目。如果说木星从这儿升起的话……我开始兴奋起来,因为我知道这时候木星位于天蝎座内,天蝎座与人马座是两个处于银河中心的黄道星座,如果木星在这个位置出现,那么一会儿壮丽的银河中心也会从平台下面升起。我和平台有几十米的距离,适合用中焦来拍摄,银河中心在中焦镜头里的表现力一定非常震撼。想到这里,我马上拿出一支EF 85mm f/1.2的定焦镜头,将光圈开到最大,感光调至12800,对着平台的位置拍摄延时。当晚的温度虽然在零上,但保险起见我还是用了一块超大容量的电池给这台相机供电,一定要拍到银河升起的完整经过。为了给视频中增添一些活动的元素,在拍摄延时的过程中,我又爬回到平台上亲自来做地景。后来我发现根本不需要这样做,因为平台那里还有通往另一个方向的栈道,大家经常在这两个方向来回走动,所以画面中并不会只有沉寂的星空。
天蝎座银河系延时
当时我正在山谷里拍星轨,抬头突然发现天蝎座从这个平台后升起,便用了两个半小时的时间记录下了这段星空延时。在EF 85毫米的镜头里,巨大的银河系中心紧随天蝎座的引领缓缓升起,大暗隙如同触角般挥舞,木星像明灯一样夺目,色彩斑斓的恒星数之不尽,好似天上众神俯视着渺小的我们。
我一共拍摄了两个半小时,天蝎座如期而至,引领着银河系的中心从平台后方缓缓升起。在85毫米的镜头里,银河中心的细节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暗星云如同触角般挥舞着,色彩斑斓的恒星数之不尽,好似天上众神俯视着渺小的我们。这段延时是一个意外的惊喜,我在微博发布后,竟然有8000多万次的阅读量,转发超过了18万,但这是后话,当晚我对它如此惊人的传播潜力却一无所知。我们在平山湖大峡谷一直拍到午夜,大家都收获不少,满意而归。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并没有进入峡谷,而是把这个与丹霞地貌近距离接触的机会留给了第二天的外星谷景区。
外星谷是一个面积广阔、造型奇特的地质公园,置身其中会有一种踏上外星的感觉。前一晚在给我们的接风宴上,外星谷的李总曾为我们讲述了他开发这里的经历,看他所展示的照片,我们都迫不及待要去体会。谁料次日中午,一股沙尘暴从西北方袭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侵入河西走廊,铺天盖地的沙尘笼罩了张掖市,能见度只有一百多米。傍晚的时候沙尘有所好转,我们不想心存遗憾,因此决定按原计划去外星谷。外星谷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离张掖市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与摄协的老师以及附近的拍星爱好者一路,组成浩浩荡荡的车队,进入景区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外星谷范围特别大,分成火星谷、水星谷、木星谷和大炼钢遗址这四个区域。李总有要事无法赶到,由工作人员带我们进入木星谷,为我们介绍了几处奇特的景观。木星谷又叫肋巴泉景区,岩壁上层层叠积的红色砂砾岩如天书、如飘带、如肋排,也如木星的大气表面。景区的名字也很有趣,比如“天下粮仓”、“星际穿越”、“天工开物”等,我们在“天工开物”的景观外停好车,看着月亮在似云似霾的天上若隐若现,决定先在车里休息,等夜深了再起来碰碰运气。这几天的劳顿外加昨夜的拍摄让我很快就睡着了,再睁眼的时候已是午夜。车外非常凉,我披上外衣下了车,惊喜地看见头顶有一颗星星,看高度应该是织女星,顺着方位看过去,夏季大三角全都能分辨得出。天气确实好转了!我找到了戴建峰的车,便敲敲车窗把他叫醒,渐渐地所有人也都起来了,大家纷纷拿出设备准备拍星,而此时星空越来越通透,连银河也变得清晰了。
62 外星谷的拍摄准备
“天工开物”由两座陡崖合围而成的山谷,入口宽,往里面越走越窄。走到一定深度,便可以用鱼眼镜头将周围的山崖全部收入画面,层层叠叠的山崖在四周、星空在中间,很有意境。临睡前我们曾经来山谷里勘查过地形,醒来后我昏昏沉沉地拿好设备就往里走,却阴差阳错走进了旁边的另一条山谷。那是个没有开发的地带,脚下的路越走越不平,等我发现不对劲的时候已经走了很远。无奈我只好转身往回走,却因为心急,一不小心在松滑的沙地上摔倒,手掌被锋利的石头划破了皮,还好没有流血。意外的受伤让我顿时精神百倍,也对这种地形加深了一层了解。在野外拍星其实不怕歹徒,反而意外受伤和遭遇野兽是最大的危险,尤其是手里拿着沉重的设备,重心不稳的时候很容易摔倒,而对设备下意识的保护往往会导致比较严重的结果。提高警惕后,我顺利走回了正确的山谷,在之前勘查的地点埋下了两台相机,用鱼眼和广角分别拍摄“天工开物”。我面向的是从天鹅座到仙后座这段熟悉的银河,分布着诸如北美洲星云、心脏星云这些红色的发射星云,它们在相机的长曝光下展示出本来的绚丽色彩,而用人类微弱的肉眼看去只是一块块淡淡的亮斑。红色砂砾岩也是如此,人们在黑夜里完全看不见岩层鲜艳的红色,但高大的山影让它们的气势陡增,让处在山谷里的人心生敬畏,尤其是刚刚摔倒受伤的人。
63 天工开物
除了“天工开物”,当晚还有一处叫“万卷天书”的地方也备受爱好者的青睐。那是一面几十米长平行于路边的高大岩壁,岩壁上的石层如书页一样整齐平行,不得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一直拍到清晨,天亮后才看清这些景观的真实面貌,也感受到了木星谷的广阔。木星谷只是外星谷的一个区域,外星谷又只是张掖丹霞地貌的一角,匆匆两晚实在是太短了。直到第三天回兰州的路上,以及回北京的飞机上,那些千奇百怪的地貌依然在我的脑海里回荡。几个月后我去西宁给某越野车拍摄宣传片,因为苦于没有足够气势的地景,专门翻过祁连山长途跋涉来到张掖,最终在红沟峡谷里才找到满意的构图。在我的印象里,张掖的星空是纯粹的星空,而对我而言,张掖的丹霞也是好运的象征,因此我很期待能再次前往。
64 外星谷的银河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