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明〕宋濂等撰:《元史》,中华书局1976年版。
[2] 〔明〕陈邦瞻:《元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1979年版。
[3] 〔元〕脱脱:《金史》,百衲本景印元至正刊本。
[4] 〔清〕吴长元:《宸垣识略》,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5] 于敏中等:《日下旧闻考》,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 《通鉴续编》,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 《元文类》,《国朝文类》,“四部丛刊”景元至宋本。
[8] 〔元〕孛兰盼等撰,赵万里校辑:《元一统志》,中华书局1966年版。
[9] 陈垣:《励耘书屋丛刻》,1934年励耘书屋原刻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重印。
[10] 〔清〕苏天爵:《元名臣事略》,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 〔元〕王礼:《麟原文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 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中华书局2003年版。
[13] 〔元〕熊梦祥:《析津志辑佚》,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
[14] 杨濂主编:《全元诗》,中华书局2013年版。
[15] 李修生主编:《全元文》,凤凰出版社2000年版。
[16] 〔清〕孙承泽:《天府广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17]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武克忠、尹贵友校点,齐鲁书社2007年版。
[18] 〔元〕王恽:《秋涧集》,四部丛刊景明弘治本。
[19]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中华书局2015年版。
[20] 徐萍芳编著:《辽金蒙古时期燕京史料编年·元大都创建史料编年》,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版。
[21] 陈高华等校点:《元典章》,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22] 杨天宇:《周礼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23] 王明珂:《游牧者的抉择》,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24] 郭超:《元大都的规划与复原》,中华书局2016年版。
[25] 罗新:《从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新星出版社2018年版。
[26] 曹子西主编:《北京通史》,中国书店出版社1994年版。
[27] 朱祖希:《营国匠意——古都北京的规划建设及其文化渊源》,中华书局2007年版。
[28] 史念海:《中国古都和文化》,中华书局1996年版。
[29] 中国古都学会编:《中国古都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0] 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1] 王静:《中古都城建城传说与政治文化》,社科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32] 赵世瑜:《在空间中理解时间:从区域社会史到历史人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33] 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史》编写组:《北京史》,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
[34] 韩光辉:《从幽燕都会到中华国都——北京城市嬗变》,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35] 欧阳哲生:《古代北京与西方文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36] 萧启庆:《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版。
[37] 侯仁之:《北平历史地理》,邓辉、申雨平、毛怡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年版。
[38]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39]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0] 曹书杰、杨栋:《大都风采》,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41] 赵兴华:《北京园林史话》,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年版。
[42] 安介生:《民族大迁徙》,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43] 罗斯宁:《元杂剧和元代民俗文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44] 袁行霈、陈进玉、戴逸等主编:《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北京卷》,中华书局2013年版。
[45] 傅秋爽:《北京元代文学》,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版。
[46] 〔意〕曼斯缪·奎尼、米歇尔·卡斯特诺威:《天朝大国的景象——西方地图中的中国》,安金辉、苏卫国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47] 〔意〕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年版。
[48] 〔俄〕巴尔托德:《蒙古入侵时期的突厥斯坦》,张锡彤、张广达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49] 〔英〕道森:《出使蒙古记》,吕浦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50] 〔美〕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叶光庭等译,中华书局2000年版。
[51] 〔英〕约翰·伦尼·肖特:《城市秩序:城市、文化与权力导论》,郑娟、梁捷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2] 〔美〕凯文·林奇:《城市形态》,林庆怡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53] 〔澳〕德波拉·史蒂文森:《城市与城市文化》,李东航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54] 〔澳〕朱剑飞:《中国空间策略:帝都北京(1420—1911)》,诸葛净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版。
[55] 〔美〕马歇尔·萨林斯:《历史之路》,蓝达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6] 〔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文化》,宋俊玲、李祥宁、周鸣浩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57] 〔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倪文产、宋俊岭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版。
[58] 〔日〕杉山正明著:《忽必烈的挑战:蒙古帝国与世界历史的大转向》,周俊宇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59] 〔加〕卜正民:《挣扎的帝国:元与明》,潘玮琳译,中信出版社2016年版。
[60] 〔美〕陆威仪:《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王兴亮译,中信出版社2016年版。
[61] 朱士光:《中国古都与中华文化关系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62] 于希贤:《〈周易〉象数与元大都规划布局》,《故宫博物院院刊》1999年第2期。
[63] 陈高华:《谈谈元大都建城史》,《北京日报》2003年10月13日。
[64] 洪烛:《马可波罗与元大都》,《书屋》2004年第9期。
[65] 刘法林:《阿拉伯天文学对我国元朝天文学发展的影响》,《史学月刊》1985年第6期。
[66] 周振鹤:《东西徘徊与南北往复——中国历史上五大都城定位的政治地理因素》,《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67] 李嘉瑜:《上京纪行诗的“边塞”书写——以长城、居庸关为论述主轴》,《台北教育大学语文集刊》2008年第14期。
[68] 周继中:《元大都人口考》,《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1)》,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69] 张双智:《试从藏族文化视角解读元大都十一城门之谜》,《中国藏学》2010年第4期。
[70] 金克木:《元代的辉煌》,《中华读书报》1994年11月28日。
[71] 陈建华:《元末东南沿海城市文化特征初探》,《复旦学报》1988年第1期。
[72] 王进:《元代后期文人雅集的书画活动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博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