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麦(图6)

6.苦荞麦(图6)

学名:Fagopyrum tataricum (L.) Gaertn.

别名:苦荞

一年生草本,早春型杂草。种子繁殖,种子在8~10℃时可萌发,适宜发芽温度为20~25℃。一般4~5月出苗,5~6月为幼苗期,6~7月为营养期,7~8月开花结实,种子成熟早,易脱落,边熟边落。

生于田间、地边等处,水浇地、旱坡地均能正常生长。属常见农田杂草,也可栽培做饲料或食用。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山区等地。

形态特征:高30~60cm。茎直立,分枝,绿色或稍带紫色。叶有长柄,叶片宽三角形,长2~7cm,宽2.5~8cm,先端锐尖,基部心形,全缘;托叶鞘膜质,黄褐色。花序总状,腋生或顶生,细长;花排列稀疏,白色或粉红色,花被5深裂,裂片椭圆形,长约2mm;雄蕊8,短于花被;花柱3,较短,柱头头状。瘦果长卵状三面体形,每个棱面具沟,基部棱钝圆,棱的顶端锐尖,长4.6mm,宽2.8mm,表面粗糙,无光泽,灰黄色或灰褐色,果基部有5片宿存花被片,短小叶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