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秆藨草(图65)

65.扁秆藨草(图65)

学名:Scirpus planiculmis Fr. Schmidt

别名:地雷秧子、小三棱草

多年生草本,早春型杂草。主要依靠地下茎繁殖,繁殖力和再生力极强,蔓延很快。发芽最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宜土层深度为5~10cm,5月初出苗,5月中下旬为营养期,6~7月为开花结实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落粒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枯黄期。

多见于水稻田、沼泽地和下湿地,常成片生长,是危害水稻田的恶性杂草。分布于我国西北、东北、华北、华中、华东等地。

形态特征:具坚硬的匍匐根状茎和块茎,块茎长1~2cm,直径1~1.5cm,黑褐色。秆单一,高50~90cm,三棱柱形。叶条形,扁平,长20~50cm,宽2~4mm;具长叶鞘,淡黄褐色,脉间有横隔;叶状苞片1~3枚,长2~2.5cm。长侧枝聚伞花序短缩成头状或具1~3个短的辐射枝,辐射枝常具1~6小穗;小穗卵形或矩圆状卵形,长1~1.5cm,宽4~7mm,黄褐色或深棕褐色,具多数花;鳞片卵状披针形,长6~8mm,先端微凹或撕裂,有短芒;下部刚毛2~4条,具倒刺;雄蕊3;花柱长,柱头2。小坚果倒卵形,长2.5~3mm,宽1.8~2mm,淡黄色或淡棕色,有光泽,被稍密的不规则纵条纹,扁平或中部微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