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草(图61)

61.虎尾草(图61)

学名:Chloris virgata Swartz

别名:炊帚草、棒槌草、刷刷草

一年生草本,种子繁殖。种子经冬季休眠后,于5月中、下旬萌发出苗,5~7月为营养期,7月中旬抽穗,8月中旬种子成熟脱落。多见于农田、地边、路旁及宅旁。对农田危害严重。分布于我国各地。

形态特征:秆丛生,高10~35cm,直立,斜生或基部膝曲,稍扁,无毛。叶片条状披针形,长2~15cm,宽1.5~5mm,叶鞘松弛,背部具脊,顶部叶鞘常膨大而包藏花序。穗状花序4~10余枚于茎顶呈指状排列,初期合拢,伸出如棒槌状,长3~7cm,小穗紧密排列于穗轴一侧,长3~4mm,常含2~3朵小花,下部小花两性,上部小花不育。颖果纺锤形或狭椭圆形,长约2mm,宽0.5~0.7mm,有光泽,淡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