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氯嘧磺隆

21.氯嘧磺隆

[化学名称]2-(4-氯-6-甲氧基嘧啶-2-基氨基甲酰氨基磺酰基)苯甲酸乙酯

[其他名称]豆磺隆、豆威

[分子式]C15H15ClN4O6S

[理化性质]纯品为白色固体,原药外观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

[毒性]属于低毒类除草剂。

[制剂]20%可湿性粉剂,20%可溶性粉剂,10%可湿性粉剂,25%干燥悬浮剂。

[作用特点]本品是一种选择性芽前、芽后除草剂,可被植物根、茎、叶吸收,在植物体内进行上下传导,在生长旺盛的分生组织细胞中发挥作用。

[适用作物]主要用于大豆田防除阔叶杂草。

[防除对象]防除蓼、藜、反枝苋、苘麻、龙葵、豚草、鼬瓣花、狼把草、鬼针草、鸭跖草、苍耳等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

[使用方法]用药时期为大豆播前或播后苗前,苗后茎叶处理在环境条件好、大豆生长发育正常、经试验取得经验后再用。苗前土壤处理用药量为20%可湿性粉剂5~7.5g/亩(东北),3~5g/亩(华北),加水40~50kg喷雾。土壤处理的安全性好于苗后茎叶处理;在干旱条件下,施药后用旋转锄浅混土。

[注意事项]

(1)在播后芽前进行土壤处理有效成分为2g/亩。苗后茎叶处理,会有不同程度的药害,生长受到抑制,叶片轻度褪绿,一般情况下能够恢复,必须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

(2)在下述情况下,不宜使用本品:低洼易涝,盐碱地和土壤pH≥7时;施药时期,持续低温10℃或持续高温30℃和多雨天气;弱苗或大豆病虫害较多时。

(3)氯嘧磺隆除草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酸碱度和有机质含量。pH大时,活性就越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越高,用药量越多。

(4)该药持效期长,后茬不宜种植甜菜、水稻、瓜类、蔬菜、马铃薯、棉花等,药量较高时,易对后茬小麦产生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