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敌稗

14.敌稗

[化学名称]3,4-二氯苯基丙酰胺

[分子式]C9H9Cl2NO

[理化性质]纯品为白色针状结晶,可溶解于甲醇、丙酮、苯等有机溶剂。对酸、碱不稳定,在土壤中很快分解失效。

[毒性]属低毒除草剂。

[剂型]20%乳油。

[特点]敌稗是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触杀型除草剂,它在植物体内不传导,只在接触部位起作用。敌稗进入水稻体内被分解成无毒物质,而对水稻生长安全。敌稗遇土壤很快分解失效,仅宜作为茎叶处理。

[适用作物](秧田、移栽田)水稻。

[防除对象]可以有效防除稗草。

[使用方法]水稻秧田:揭膜后2~3天用药。在稗草1叶1心、稻苗立针时,用20%乳油750~1000ml/亩,兑水30kg进行喷雾处理。喷药前排干水,喷药后1~2天不灌水,晒田后灌深水淹没稗心2天,可提高杀稗效果。水稻移栽田:在插秧后稗草1叶1心期,用20%乳油1000ml/亩。稗草2~3叶期,亩用1000~1500ml,兑水30kg进行喷雾处理。喷药前排干田水,选择晴天无风,药后1~2天不灌水,晒田后灌深水淹没稗心2天,可提高杀稗效果。

[注意事项]喷施敌稗后10天内不能施用氨基甲酸酯类及有机磷类杀虫剂。敌稗与2,4-滴丁酯混用后会对水稻产生药害。避免敌稗与液体肥料一起使用。盐碱较重的秧田,要在秧根湿润的情况下施药,以免产生药害。杂草叶面潮湿会降低除草效果,雨前施药也会降低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