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乙草胺

11.乙草胺

[化学名称]2-氯-N-乙氧甲基-6′-乙基乙酰邻甲苯胺

[其他名称]消草胺、禾耐斯

[分子式]C14H20ClNO2

[理化性质]原药纯度92%,外观为红葡萄酒色或黄色至琥珀色。易溶于乙醚、丙酮、苯、氯仿、四氯化碳、乙醇、乙酸乙酯和甲苯。不易光解和挥发,性质稳定。

[毒性]属低毒除草剂。

[制剂]40%、50%、88%、90%多种剂型乳油,还有20%可湿性粉剂。

[作用特点]乙草胺是选择性芽前除草剂,可被植物幼芽吸收。单子叶植物通过芽鞘吸收,双子叶植物通过下胚轴吸收传导。必须在杂草出土前施药,有效成分在植物体内干扰核酸代谢及蛋白质合成,使幼芽幼根停止生长。禾本科杂草表现为心叶卷曲萎缩,其他叶皱缩,整株枯死。阔叶杂草叶皱缩变黄,整株枯死。

[适用作物]大豆、花生、玉米、插秧水稻、移栽油菜、棉花、马铃薯等。有资料报道,也可以用于向日葵。

[防除对象]主要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某些阔叶杂草。对稗、狗尾草、金狗尾草、野燕麦、稷等禾本科杂草防除效果较好,对藜、反枝苋、龙葵等阔叶杂草有一定防效,但低于禾本科杂草。

[使用方法]东北春玉米田和大豆田于播后苗前,用50%乙草胺乳油每亩120~250ml,加水20~40kg喷雾处理土壤表面。如果用含量较高的乙草胺应按比例减少商品量。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质地黏重和土壤干旱条件下用较高剂量,反之则用较低剂量。地膜栽培时用较低剂量。

[注意事项]

(1)小麦、谷子、高粱、黄瓜、菠菜等作物对乙草胺敏感,不宜施用。

(2)土壤墒情影响药效,干旱影响杂草对该药的吸收,故效果偏低。

(3)乙草胺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应注意防护。若不慎接触药液,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中毒需到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