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氰氟草酯

4.氰氟草酯

[化学名称](R)-2-[4-(4-氰基-2-氟苯氧基)苯氧基]丙酸丁酯。

[其他名称]千金、千秋、氰氟禾草灵。

[分子式]C20H20FNO4

[理化性质]纯品为白色结晶体,熔点50℃,沸点>270℃(分解),相对密度为1.172。水中溶解度(20℃,mg/L):0.44(水),0.46(pH5),0.44(pH7)。其他溶剂中溶解度(20℃,mg/L):乙腈>250,正辛醇16.0,二氯甲烷>250,甲醇>250,乙酸乙酯>250,丙酮>250。pH4时稳定,pH7时分解缓慢,在pH为1.2或9时迅速分解。

[制剂](10%乳油)外观为橙色透明液体。每升含氰氟草酯原药100g,是黄橙色透明液体,相对密度0.989,闪点61℃,pH在22℃时为8.2,储存稳定期2a。

[毒性]属于低毒类除草剂。大(小)鼠急性经口LD50>5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000mg/kg。对兔眼有刺激性,轻微可恢复,无皮肤刺激性和致敏性。无致突变、致畸、致癌性,无繁殖毒性。对野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及昆虫低毒。由于氰氟草酯在水和土壤中降解迅速,且用量很低,在实际应用时一般不会对鱼类产生毒害。

[作用机理]氰氟草酯是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中唯一对水稻具有高度安全性的品种,和该类其他品种一样,也是内吸传导性除草剂。由植物体的叶片和叶鞘吸收,韧皮部传导,积累于植物体的分生组织区,抑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使脂肪酸合成停止,细胞的生长分裂不能正常进行,膜系统等含脂结构破坏,最后导致植物死亡。从氰氟草酯被吸收到杂草死亡比较缓慢,一般需要1~3周。施药后杂草的症状如下:四叶期的嫩芽萎缩,最后枯干致死。三叶期生长迅速的叶子则在数天后停止生长,叶边缘多少出现萎黄,导致死亡。二叶期的老叶变化极小,保持绿色。在同期的分蘖上也可观察到这些症状。

[适用作物]水稻(移栽和直播)。

[防除对象]主要用于防除重要的禾本科杂草。氰氟草酯不仅对各种杂草(包括大龄稗草)高效,还可防除千金子、马唐、双穗雀稗、狗尾草、牛筋草、看麦娘等。对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无效。

[应用技术]尽管氰氟草酯对水稻等具有优良的选择性,但不宜用作土壤处理(毒土或毒肥法)。其与部分阔叶除草剂混用时有可能会表现出拮抗作用,表现为氰氟草酯药效降低。与氰氟草酯混用无拮抗作用的除草剂有异噁草酮、杀草丹、扫弗特即丙苯胺加解毒剂、二甲戊乐灵、丁草胺、噁草酮、氟草烟。氰氟草酯与2,4滴、2甲4氯、磺酰脲类以及灭草松、盖灌能等混用时可能会有拮抗现象发生,可通过调节氰氟草酯用量克服。如需防除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最好施用氰氟草酯7天后再施用其他阔叶除草剂。水层管理:施药时,土表水层<1m或排干(土壤水分为饱和状态)可达最佳药效,杂草植株50%高于水面也可达到较理想效果。早育秧田或旱直播田,施药时田间持水量饱和可保证杂草生长旺盛,从而保证最佳药效。施药后24~48小时灌水,可防止新杂草萌发。干燥情况下应酌量增加用量。

[使用方法]苗后茎叶处理,使用剂量为50~100g(a.i.)/hm2。秧田:每亩用氰氟草酯30~40ml,兑水30kg,于杂草2~3叶期喷雾。直播田或本田:每亩用氰氟草酯40~60ml,兑水30kg,于杂草2~3叶期喷雾。

[注意事项]注意不能在临近禾本科作物田施用,否则易对禾本科作物产生药害。在杂草幼苗期施药除草效果较好,杂草过大时效果差,施药时可以适当加大剂量。施药后5小时下雨,不影响药效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