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由右心室通过肺进入肺静脉和左心室

第七章 血液由右心室通过肺进入肺静脉和左心室

这种情况是可能的,而且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它的出现,当我们思索一下透过地表出现的喷泉或小河、或者汗液透过皮肤以及尿液通过肾实质的方式,就会了解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当人们饮用了矿泉水、或帕多瓦地区拉马多纳河的河水、或含酸或盐分多的水、或是一加仑的普通水时,这些水会在一到两个小时内以尿的方式全部排出。这些量的液体必须经过短时间的处理过程:它们必须流经肝脏(大家已公认我们消耗的食物汁液在一天中通过这一器官两次),它必须流经静脉、肾实质,并通过输尿管进入膀胱。

因此对于那些否认全部血液像营养汁流经肝脏一样流经肺,并且断言这一观点是不可能、更不可信的人,我愿对其以诗句作答:他们是那类人,他们愿意时,毫无异议;不愿意时,寸步不让;那类人,需要他们认同时,胆战心惊;不需要时,则心安理得。

肝脏的组织极其致密,肾脏也是这样;肺组织结构则相对较松弛,与肾相比甚至可以称为海绵样结构。在肝脏中没有强制力和推力,而肺中血液受来自右心室的搏动压迫,其搏动的必然结果就是肺部管道和囊泡的扩张。肺部在呼吸过程中永远保持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其运动的结果使管道和囊泡必须不断打开和关闭,恰如海绵或海绵样结构的组织被挤压和被重新充盈扩张的交替过程。相反地,肝脏永远处于静止状态,从不扩张和收缩。最后一点,如果没有人否认为抵达腔静脉,在人类、牛等一般的大型动物中,所有的消化液都流经肝脏,由于同样的原因,如果消化继续进行,营养液必须进入静脉,而进入静脉的途径仅此一条,那么为什么成年动物中血液流经肺部通道的讨论不认为是一个有益的论据呢?何不赞同哥伦布(Columbus)——技术高超而博学的解剖学家——的观点,他通过观察肺管道的结构,从与之相关的肺静脉和心室中,可见血液始终存在于其中,他坚持这一事实的存在并且相信心室的血液一定来自静脉,除了流经肺部没有其他的通路。我们和哥伦布一样,根据已知的情况,根据解剖实验和其他论据,相信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已清楚明了。但对那些只相信权威的观点的人,我用盖伦本人说过的话来证实我的观点,即:血液不仅由肺动脉输送到肺静脉,然后进入心脏的左心室,并由此进入全身的动脉,而且这一过程受心脏永不停息的搏动和肺部呼吸运动的影响。

众所周知,位于肺动脉开口处有三个半月瓣,有效阻止了流入动脉的血液回流进心脏的腔隙。盖伦在解释三个半月瓣的作用和必要性时,使用了如下的语言:“动脉和静脉的吻合和网结现象随处可见,它们都是通过一条看不见而又无可置疑的狭窄通道既传送血液也传送精气。假设肺动脉的管口处于持续的张开状态,那么造物主认为没有必要将其设计成需要时关闭,然后重又打开的结构,在胸腔收缩时血液不太可能通过看不见的精细开口进入动脉。事物并非轻易受排斥和吸引的,只是轻的东西更容易被吸进,使容器膨胀,并且在收缩时将其排放;同样,在较宽的管道中比在狭窄的管道中吸入和排出物质要快。而当胸腔收缩时,位于肺内部的肺静脉向内推进,并且处处受到有力压缩,瞬时排出潴留其中的精气,同时通过那些微小的管口接受一些血液;可以肯定的是,流动的血液是永远不会自由通过肺动脉的大孔流回心脏的。当它周围被压缩时,其中血液返回这个大孔的流动被阻止,有一部分通过上面提到的微小孔洞分流入肺静脉。”在稍后的另一章中他说:“胸腔收缩得越厉害,它排出血液就越有力,这些膜(半月瓣)关闭得就会更紧,绝不会造成回流。”在本书第十章的前部分他也提及了同样的事实:“如果没有瓣膜的存在,会造成三重不便,以致血液会徒劳地在如此狭长的途径中流动;它可能在肺扩张时流进并充盈所有动脉;但在收缩时,就如同欧里布斯河水的潮水一样,不时以同样的方式来回流动,就像在进行一种交叉运动,但这并不适合于血液。这种现象看起来好像不是什么重大的事,但如果它的发生影响肺的功能,那就非同小可了。”紧接着他又说:“不容忽视的是,第三个不便(对此不能轻视)紧接着就会出现,假如造物主不造出那些辅助性的膜结构(S形瓣膜),血液就会在呼吸过程中回流。”因此,在第十一章中,他总结道:“它们(即瓣膜)都有着共同的作用,即是阻止血液的回流,每一种瓣膜还具自身的功能,其中一种起到使物质流出心脏并阻止其回流的作用,另一种起到使物质流入心脏并阻止其逃逸的作用,造物主既不会有意用不必要的劳作来加重心脏的负担,也不会将不需要的东西强加于它,更不会将它需要的东西强行掠走。所以,心脏一共有四个孔,每个心室中有两个,其一使物质流入心脏,另一个使物质流出心脏。”接着他又说:“再者,因为有一种血管具单一外膜根植于心脏,而另一种具双层膜由心脏伸展而出(盖伦这里所指的是心脏右侧,但我也把这一观察引申到心脏左侧),所以必须提供一种血液的贮蓄池,与二者相连,使得血液能从其中一种血管流入而从另一种流出。

盖伦举出这一例证是为证实血液是由腔静脉通过右心室进入肺;只需改变一下某些专业术语,我们便可运用到更大的范畴,即血液由静脉通过心脏进入动脉的通道。然而,从这位伟大的医学之父盖伦的论述,显而易见,血液经肺部由肺动脉进入肺静脉的许多细小分支,来自心脏的搏动以及肺部和胸部的运动促使血液这样流动。并且心脏通过它的心室不断接纳和排出血液,犹如一个蓄水池,为此目的使心脏具四套瓣膜,其中两套用于引入血液,而另两套负责导出血液;否则的话,血液的流动就会像欧里普斯的河水一样,在狭小的管腔中来回流动,或者流进本该流出的腔隙,或者流出本该流入的部位,致使心脏进行许多徒劳无益的劳作,并影响到肺部的功能。由于血液不断地由右心室通过肺动脉进入肺,并同样不间断地由肺进入左心室——由其运行途径和瓣膜位置来看它只能是连续不断地流动的,这一事实最终证实了我们的观点,即血液通过肺部的囊孔结构连续不断地由右心室进入左心室,由腔静脉进入主动脉。而且,由于血液不间断地流入心脏的右心室并以同样方式从左心室流出,显然可以推断:血液只能不断地由腔静脉进入主动脉。

解剖实验的结果清楚地显示在大多数动物(事实上是所有动物中),在他们成熟前出现的情况(有关血液输送方面),在成体动物中也可以确定存在,无论是从盖伦的陈述还是前面关于血液运输主题的论述中都可以看出,只是在前者,血液的运输是经过明显、开放的通道。而后者则经过肺中不明显的小孔和细小血管完成。然而尽管看起来好像心脏的一个心室,例如左心室,对于全身的血液分配来说已足够,而在无肺动物中确实看到了这种情况,造物主却让相同的血液流经肺部,并增加了右心室,使其搏动可压迫血液通过肺部由腔静脉进入左心室腔隙。从这方面说,可以认为右心室是为肺而存在的,是为血液的运输,而不是为了提供营养;肺部其实并不比具特殊纯净物的大脑、具视觉的精细结构的眼睛以及受冠状动脉滋养的心脏自身的肌肉需要更多的营养供应和直接来自心室血液的那种纯净且更具生命力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