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或然性推理进一步地证实血液循环运动
如果我在这儿用已被大家所熟悉的推理进一步表明血液循环既是可信的又是必然的,我想大家一定不会感到意外。首先,死亡是由于缺乏热量而产生的一种腐坏[1],因为所有有生命的东西都是热的,而所有死亡的东西都是冷的,所以,一定有一个特殊的点和源存在。就如在一个家庭(自然的抚育者),在这儿,生命之火被点燃、贮存和保藏,由此,热和生命开始从源头向躯体各部分发散,获得营养,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消化、营养物质滋养躯体,所有具生命特色的能量都依赖这一自然之火的点燃。而心脏就在这个点上,心脏就是生命存在的基础,一切都按已提到的方式进行。我相信没有人会否认这点。因此,血液需要运动,血液在运动后应该再返回心脏,以便使血液能够被输送到远离心脏这个源的身体边远部分,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如果没有运动,血液在这个过程中早已凝固了。因此我们看到,血液的运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产生和保存热量和精气,而停止运动则会使血液的热量和精气逃逸和消失,会使到达身体的末端部分和外围部分的血液变冷,变得浓稠而凝固,精气被剥夺,就像处于死亡状态一样。血液急切需要回到它的源头,重新获得热和精气以及生命存在所需要的其他东西,通过回流心脏,血液得以更新和恢复。
我们经常看到在外界寒冷时,肢体是如何颤栗;鼻子、脸颊和手是如何变青;滞留在其中的血液是如何会呈现出灰暗的色彩,就像在倒吊的人或死尸的四肢上看到的颜色一样,肢体同时变得麻木,几乎不能运动,似乎完全丧失了活力。此时,除了血液之源心脏新流出血液的热量,其他没有什么可以如此有效地使这些部分的生命、颜色和热量迅速恢复起来。但是,这些热量和生命几乎丧失殆尽的部分是如何吸收新鲜血液的热量和生命力的呢?或者说那些被凝固而寒冷的血液充塞着的血管是如何被新鲜的成分——已更新的血液充盈的呢?——除非这些血管中陈旧的成分已被预先清除出去,否则这些问题无法解答。只有心脏真正是生命和热量的源头,它才可以使变冷的血液更新,使新的温暖的、被注入了精气的血液从动脉输出,使已经变冷和生命力衰竭的部分受到驱动,使其恢复曾经失去的热量,使将要衰竭耗尽的生命力重新被激发起来。
因此,如果心脏未受到影响,几乎身体的所有其他部分都可以恢复生命和健康,但是,如果心脏变冷,或者受到一些严重疾病的侵犯,那么整个动物体组织受伤腐坏成了必然的结果。当源泉受损,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2],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去补救源头或者依赖它的部分。因此,顺便提一句,这大概就是阴郁、爱、嫉妒、焦灼及其他所有类似的人类情感,必然会伴随有憔悴和虚弱,或者伴随有血流不畅和营养不良而产生损耗身体的疾病。因为任何一种情绪,不管是痛苦或快乐,还是希望或恐惧,都是影响心脏,使其不稳定的因素,并由此引起如温度、搏动和停息的变化,最终损害心脏的营养,大大破坏它的功能。其结果,毫无疑问是引起四肢和躯干各种不可治愈的疾病,就如身体在缺乏营养没有热量的条件下从事体力活动就会得病一样。
另外,正如我们看到的,所有动物都通过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而生存,食物的消化和分配必须是完善的,因此,必定有一个存贮处存在,在那儿,营养被均衡,然后被分配到全身各处。看来,这个位置应该是心脏。因为,心脏是身体中惟一含有血液并使血液为全身所用的器官,其他器官都只为特定的或自身的利益而接受血液,正如心脏自身也有存血的地方,也通过冠状动脉和冠状静脉为自己的特殊需要而供血,但我这里说的存血处,是心脏自身的心房和心室。心脏也是惟一一个有特殊结构的器官,它可以使血液按比例运送到身体各部。根据动脉的容量来决定给各部输送的血量,心脏就像一个随时准备满足需求的仓库或源泉。
并且,像心脏这样的推动器和驱动器,及它所具备的推动力或驱动力,是血液的分配和运动所不可缺少的。一方面,这是因为血液的分布易受微小因素的作用,例如寒冷、惊吓、恐惧等此一类的原因都可能引起血液在它的源头汇集。部分血液聚集在一起,就像溅在桌子上的水滴汇成水一样。另一方面是因为四肢的运动和肌肉的压迫使血液从毛细静脉流向更小的分支,又从这些更小的分支流向比较大的静脉干。因此血液从外周流向中心,并非反向地从中心流向外周,根本不需静脉瓣膜就可以这样做。但是如果血液离开源泉进入更细小和寒冷的血管,逆着它自然流动的方向,就必须有驱动力和推动的力量才可以这么做了。所以,是心脏也只有心脏,才有能力如此,它的作用方式已经解释过了。
[1]亚里士多德:《论年轻、生命和呼吸》,第23、24页;《动论部分》(Ⅱ)第7、33页。
[2]《论动物的部分》,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