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感

质感

词典上质感的定义是:“材料组成部分的构造带给人的感觉,例如,编织物的织法、木材的纤维结构或砂岩的颗粒度。”

延伸到艺术领域中的摄影,质感是指材料的质地、构造,尤其特指物体表面的构造感觉。像图案一样,质感与比例有关。这取决于对象的形式和规模。例如,一块砂岩容易观察到的质感是粗糙的颗粒感,在较小面积内尤为明显。然而,相同砂岩悬崖面的一部分可能会显得非常平滑,几乎没有纹理构造。另一个例子是,一幅从远处拍摄的秋天落叶的大场景照片,整体有黄色和棕色的色调质感表现。但在特写镜头中,我们只看到一个错落排列的以叶子为元素构成的有趣图案。

质感形成于构造,确切说是形成于色彩、色调,并且能够引发触觉联想。尽管照片表面十分顺滑,但是它记录和呈现的景物纹理质感可以刺激我们大脑的触感中心,看着照片,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景物的表面质感。

兰花的中心有一条上下贯穿的竖线,呈现出完美的两侧对称,一侧就是另一侧的镜像。前面的花瓣向外探出形成大的支架,成为昆虫们降落休息的平台。
拍摄数据:快门1/15秒,光圈f/22,ISO64。

两侧对称是大多数脊椎动物的典型特征,从这张跳跃的树蛙照片就可以印证。一条轴线在树蛙的正中心贯穿,从鼻孔到眼睛、耳朵、前后腿,每部分都形成了两边相同的镜像。在树蛙跳跃飞行的瞬间使用多个闪光灯拍摄。
拍摄数据:快门1/60秒,光圈f/16,使用数个高速闪光灯,ISO64。

展现表面纹理质感,光的方向是最为重要的控制因素。比如,冬季的上午和中午,房屋的外墙面看上去很普通,砖墙没有任何质感变化的迹象;但是到了傍晚,太阳在一段很短的照射时间中,将墙面上的纹理细节刻画得十分强烈。太阳越是清晰明亮,光的方向感越强烈。

相同的原则同样适用于在室内拍摄植物素材,如叶子表面的纹理。可以使用幻灯机从侧面发出方向性强的光束,并将其尽可能的设置为接近水平。如果是表现凹陷更深的浮雕感的表面,你可能需要将光照角度适当提高。

植物王国有许多关于表面纹理很好呈现的例子,从真菌类植物开始,如常见的羊肚菌,表面有雕刻感;尘菌表面粗糙,有网格状突起的图案。

在侧光照明下,许多果实和种子呈现出有趣的表面纹理。明显的例子包括表皮毛茸茸的猕猴桃、斑点外壳的金鱼草种子盒、有外表干皱并有脊状突起的核桃和布满细小疙瘩的鳄梨。

在动物王国中,许多海绵动物和珊瑚动物具有细孔构造,水在通道或腔室流动,这些构造决定了生物的外形和质感。脑珊瑚和蘑菇珊瑚的石灰质骨骼也是关于质感的好例子。海星和海胆在英国的海岸相当普遍,有疙瘩或高低不平的表面。而海参虽然没有高低不平的外形,身体是由软垫状管脚覆盖着,但其整体的质感效果看起来仍很吸引人。

早上光线暗淡,影子柔和。砖墙的局部纹理质感并不强烈。
拍摄数据:快门1/125秒,光圈f/8, ISO64。

傍晚的太阳形成了强烈的斜射光,突出了砖墙的纹理质感。
拍摄数据:快门1/60秒,光圈f/8,ISO64。

秋天七叶树树叶的局部特写,用侧光照明强调表面质感和叶脉纹理。室外使用三脚架拍摄。
拍摄数据:快门1/60秒,光圈f/11,ISO100。

关于质感的例子在软体动物科还有许多,比较常见的例子是蜗牛、帽贝、梯螺和红蛾螺。

此外如果你在低倍率显微镜下观察蝴蝶翅膀,表面细小鳞片如瓦片般排列,质感表现十分完美。

脊椎动物王国里有代表性的质感如:皮肤粗糙的蟾蜍,鳞片状表皮的蛇,干燥角质皮肤的海龟和乌龟等。为了适应飞行,鸟类拥有一个低摩擦系数非常光滑的身体表面,几乎没有可见的纹理。虽然飞羽底部呈现条纹状纹理图案,这也是由于羽小钩和环环相扣的羽小枝形成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所有的哺乳动物的体表都覆盖有体毛并都是定期换毛。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有相当光滑的毛发或软毛,质地并不明显。有一些动物毛发的质感,只有在强烈斜光照明时才更为明显,比如啮齿动物中的老鼠、松鼠,草食动物中的马、牛和鹿都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