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07

职业:

钢管舞演员。

拍摄地点:

室内。

拍摄时间:
2008 年6 月11 日中午。
舞者,哈萨克斯坦小伙子,皮肤黝黑,嘴、眼、鼻、唇都显露出俊朗的线条。

因为为模特设计的大部分动作都是在舞动中完成,需要的背景区域比较大,摄影师便以不锈钢的舞杆为中心,将周围影响拍摄的物件略作清理,直接布置成了一个影棚。等到夜色降临,摄影师关闭了临屋和楼道的所有照明灯。这样,一面4 米多宽的磨砂玻璃隔断墙就起到了深色背景墙的作用,事后的照片也证明,效果确实不错。当天拍摄的时候,摄影师没有按照常规布光,而是灵活使用了3 盏影室灯。

图1,摄影师将主灯布置在相机右侧,让舞者面向主灯而眼神瞄向相机方向。主灯将前胸、手臂和大半张脸照亮,鼻梁、帽徽和右手上的铁链条是高亮点;脸颊右侧到脖子处于黑暗之中,没有使用背景光。在右后方与模特头部同高的位置布置了一张带反光伞的灯,为人物处于黑暗的右侧塑造了明亮的轮廓,同时让少量的光线照射到了背景上。银色裸光直接打出来的光,给舞者一种光绘,让他具有一种重金属、摇滚的粗犷,加上黑色背心和黑色的美式八角警帽,类似美国“狱霸”,增加了视觉冲击力。

图2,摄影师在舞者左侧较远的地方增加了一盏灯,以90°方向照向左臂,也把他身体右侧的不锈钢舞杆照射得金属感更加强烈。模特的脸正面转向机,右侧脸完全黑了下来,笼罩在神秘之中。身体右侧的轮廓光比图1 更加明显,勾勒出的人体肌肉线条也更加明显,野性味道更足。

图3 像图2 一样使用了3 盏灯,在使用横画幅的同时将模特右后侧的摄影灯转向了与相机完全相对的角度,并将其一半进入画面,看似“穿帮”,实则把它变成了一个发亮的道具,相比图1 和图2,“背景”上黑白分明两种色彩的对比使画面的变化更丰富,对视觉的刺激也更大。

图4 把主灯放在相机左前方靠近相机,辅助光于相机右前方(舞者正面),并在鼻梁上反衬出一道光线。侧后方的灯移到舞者身体正后方,光变成全背光,六边形的反光伞衬托在人的背后,基本看不出摄影灯的痕迹,仿佛黑色空间中通向光明的白色通道。模特手中的道具换成了臂力器,凸显出男性的刚毅。摄影师还有意在相机镜头前增加了略微有些透光的物体,使得画面具有空间感,前后层次分明。图3 与图4 均是按人物脸部曝光,身后反光伞的部分超过正常曝光3挡以上,达到细节消失的目的。

小贴士

一、主光

主光是用来塑造主体的造型光。

其照明任务是照亮被摄体最主要的部位,塑造物体的基本形态和外形结构,起着主导作用。主光灯具放在什么位置以及是高是低,都会影响到照明效果,使被摄体的主要形态出现差异。

二、辅光

辅光是用来提供辅助照明的造型光,又称副光。

其照明任务是补助主光照明的不足,提高物体阴暗部位的亮度。减弱明暗之间的反差,使物体的层次和质感细腻丰富,具有辅助造型的作用。辅光灯多安放在相机旁,从正面辅助照明物体。辅光的亮度比主光低,因为当辅光亮度超过主光或与主光亮度相等时,就会导致物体表面出现双影或缺乏立体感,对画面主光的造型效果造成破坏。

三、轮廓光

轮廓光是用来突出物体轮廓边缘的造型光。

其照明任务是勾画物体边缘的轮廓,可以将物体与物体、物体与背景明显分开,并增强画面的空间感。轮廓光一般采用硬朗的直射光源,从物体背后逆向照射被摄体,形成清晰的边缘和轮廓。从亮度上看,轮廓光在5 种造型光中最亮,使用中避免它对镜头的眩光干扰,导致照片质量受损。

四、背景光

背景光是用来照亮现场背景的造型光。

其照明任务是将主体与背景分开,它可以消除被摄体在背景上的投影,并营造环境气氛和背景深度。背景光的明暗变化,主导着画面的基本影调。背景光照强,就易出现亮背景;背景光照弱,就容易出现暗背景。

五、装饰光

装饰光用来弥补有关照明缺陷,也称“修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