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职业:
瑜伽教练。
拍摄地点:
北京紫竹院桥下、回龙观高铁桥下。
拍摄时间:
2009年10月17号,下午1点多。

拍瑜伽体位照,要求模特动作饱满到位,有连贯性,切忌停顿,一停顿就会跑位,跑了位再找那气场和神韵就很困难了,甚至需要不断地反复做。
瑜伽功在草地上做是比较有难度的,因为松软的草地很影响动作的规范性。从片中能看出女子功底和身体素质都呈最佳状态,克制了场地的影响。
图1和图2的动作差别不大,只是人物身躯摆幅不同,所呈现的画面姿态效果也不同。
图1右腿是伸展出去的,身躯略向画面内侧转,而机位是女子的右后侧,这样就显得女子外侧手臂遮掩了部分面部轮廓,影响了表情的延展空间。虽然这个姿势看上去很舒展,但细看会觉得这个角度的动作看着很有些牵强,不舒服。
图2调整了姿势。动作调整、机位角度相应也被调整,伸展出去的右腿收回,躯体向后的仰幅加大,腰线的弧度更加明显,动作更加挺拔饱满。此时面部从被遮挡的部分显露出来,虽然表情从“阳光朝气”调整到“静心享受”,但并不影响瑜伽气场氛围,而且两种神情都很适宜表现瑜伽的精、气、神。但是不足的地方是局部补光后,造成光线不均,使画面底部过暗,再加上背景树林的大面积深色,使画面整体的气场是下沉的。虽然和图1一样是横幅构图,但人物伸展出去的右腿已收回成曲腿,而人物成了绝对居中就显得两边的空间过大,构图变得松散,这时可按需要对画面进行选取。
图3、图4再次调换了姿势,同时修改了补光方向后的画面。竖幅构图的画面上,瑜伽的柔韧与力度之美,尽显女子极富风韵的曲线,在粉色瑜伽服、嫩绿色草地的映衬下,肤色显得娇娆细腻、水润健康,大面积的、均匀的辅助光,使肌肤质感如雕塑般细腻光滑。
采用长焦镜头,虚化了大面积的深色背景,使女子融入环境里,结合淡定优雅的神情,很好的传递了瑜伽的身心灵、身心身静、身心敞。
当我们专注人物的动作、神态和构图时,很容易忽略一些微小的细节。如果观者细心的话,能看到片子中有个不是很起眼的地方,很影响画面的美感,就是女子练功服上的商标,让画面显得不纯净(见图1-图3)。如果片子选定了,建议在后期制作时将商标去掉。
拍摄小记
摄影师与这位四川女子很熟悉,女子性格内敛,静心纳事,好恶不表露于外,原来是很男孩的性格,身体线条也有点硬,但练瑜伽后性格改了很多,身材也修炼得非常有型。
拍摄瑜伽的体位应讲究人物与背景环境的和谐统一,因此选用了一处接近大自然的场景——紫竹院桥下。背景中的造型石雕外形奇特,营造出的禅意很符合人物的气场。拍摄所选的位置恰到好处,充分利用了斜阳光线的明暗和投射角度,将女子身上练功服质地的柔软完满表现,给人一种飘逸与洒脱之感,整体画面“身心静”意境浓郁。发型为她设计了一款大蝎子辫,利落清爽,还有些异域风情,妆是略浓些的生活妆。
乍看图5的感觉,画面好像被前景的枝条弄得有些凌乱,但就因为这些被虚化处理的凌乱枝条,和那一抹斜阳映射到人物面部,很有戏剧效果的光线,将人物的神情烘托得庄重凝重,反让画面呈现出幽深的禅意。这是将相机隐蔽在树丛中拍摄的,如果能将背景稍加虚化,看起来会有种虚幻缥缈的纵深感,那意境会深入心髓。
图6、图7、图8是在同一背景下展示不同的姿态,我们可以在同一场景中多尝试几种姿态变化,以获取更多人、景、情和谐一致的最佳图片。图6中女子的动作、姿态和神态,如同舞蹈《雀之灵》里那只展翅巡视的骄傲孔雀,器宇轩昂中仿佛一切皆在掌控中,只是画面左侧没有将女子肢体动作展开,所以这个姿态看上去有些虎头蛇尾。
图7中的女子如同虔诚的童子正在翘首等待佛主驾临般,人物的动作线条也与石窝的走向相得益彰,此时光线在图片右侧的石头上,如果现在对人物面部进行补光处理的话,那人物虔诚的神态会更加鲜活。而在这张照片中,虽然看上去光线照到女子脸上有些过度,但毋庸置疑的是石头和绿色植物才是光里的主角,因此显得比女子有活力的多,而女子成了为拍而摆的景物。
图8明显将女子设为“光线”中的主角,只是黄色金属补光还是略暗于石头上反射出的冷光。不过女子那看似简单的动作姿态,矫捷而轻盈地从画面中“提拔”出来,巧妙地将视线吸引到她身上来,这时她毫不费力地展示了自己的功力,让观者感叹抬腿的跨度与高度是那么不一般。不足的地方是前景的绿色植物过多而零乱,影响了视觉,也扰乱了画面中的宁静。
要拍出大气场的感觉,坐禅是最具代表性的动作。这个动作要合掌而坐,慢慢地把气息沉淀于丹田,渐渐地将心与神合而为一,神情是定定的泰然。图9 就很到位地将那个“场”中人、景、情和谐为一。图片中人物身后造型石上的光,就像人物的“神气”映射到这石头上,而画面左侧大面积的场景,就像是人物的“心场”,大而阔,这个看似轻松合掌的动作,其实已经将周围所有感受到的事物全部揽入怀中,包括画面中的天空,让观者感觉到一种无限的“大”。
拍摄这组照片的时候,为了营造一种光的效果,摄影师使用了U2灯对人物进行照明。

接下来的 3幅画面都是以钢筋混凝土建筑为背景,为的是突出女子性格中的“坚强与坚持”。女子眼神中流露出的期盼和目标感,如《圣经》中耶和华所说的那样,“只要坚持,就一定成事!”因此画面整体给观者展示的是一种“向上的、争取的、坚定的”姿态。
图10中,女子舒展双臂向上做引体拉伸,此时她身体线条与背景中的水泥灯柱线条,还有画面右侧的水泥桥柱,形成的纵向三条线,使画面整体有种向上“冲出去”的感觉,而那种向上的牵引力,似乎要把人拽出画面与天合一。
图11中女子的身姿挺拔,给人一种“不服输”的姿态,只是与图12一样,人物的神态有些“游离”出背景,无法表现出与背景一致的“坚定”。其次是女子身上的低腰裤离镜头有些近,加上低镜头仰拍,让腿看起来有些粗短,特别是镜头前这只脚还踩着略长的裤腿,形成的“拐角”令脚腕部分看起来有点畸形,影响了画面的美观。
图12中女子扬起手臂,似乎在召唤那来自天边的朋友,上身的舒展挺拔还是不能遮掩腿部的“缺陷”,所以画面整体都不太理想。
小贴士
拍摄前,一定要强调专注,要表现出禅一般的感觉。为了能让女子静下心来进入禅定的清静中,现场可以播放一曲佛乐,使其沉浸其中舒展心灵。
心灵瑜伽的气场主要表现在精、气、神,能做到神形到位是需要毅力的,要能吃苦才能让身体更加自在和自由。因此要抓住瑜伽的精髓所在——心静神宁形体美。


外景拍摄很受天气影响,拍摄这组照时是阴天,如果此时是晴空万里,湛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闲散的浮云,一道灿烂光线穿过浮云照耀下来,将人物包裹出一道浅浅的金边,不仅勾勒出女子娇媚的身形轮廓,还会将女子的神情衬托得纯净而圣洁。随后将背景中水泥灯柱和画面右侧的高铁水泥桥柱都虚化,让人物浮出画面,让神秘和神圣的味道更加“专一”。
浪漫的铁道,正在等待一场美丽的邂逅。一件红色的风衣,使女子身上的潇洒和孤傲多了些暖色,而这些暖色却让她在灰色生冷的背景中,多了些凄楚与落寞。不知等了多久,汽笛声划破了灰色生冷,她欢快雀跃地跃上水泥灯柱,那一抹红色变得亮丽耀目。
图13-图15中,女子的姿态不是倚靠就是攀爬,这样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绪变化,肢体表达较为合理到位。
图13是全景画面,女子靠在水泥灯柱上,似走还留的动作和神往的定目,流露出留恋与思念的味道。图14中女子蹬踩在水泥灯柱上,如一枝红梅攀于栏上,带着些许凄楚看着未能如期归来的人儿朝自己走来,眼神有些嗔怨,可嘴角却挂着掩饰不了的欢喜。虽然还是阴郁的天气,却让这红衣女子身上的忧伤更加有情调了。图15中,近景突出人物神情,一朵盛开的牵牛花嵌于发间,似欢呼相逢的喜悦。如果没有前面的文字做情景铺垫,单看这张图,从构图到姿态没有什么特点,但装订成册就是一组很有趣味的“故事”组图了。
小贴士
当模特累了时,这时应注意不要对模特提出她不情愿的要求,即使“仅此一次”也会影响情绪。摄影师绝对做到怜香惜玉,要想拍出表情丰富、姿态优美的好照片,就要处处为对方着想。休息时,相机也要随身携带,不要忘记让相机保持工作状态,这时常常是迅速捕捉人物瞬间生动表情的最佳时机。

拍摄小记
拍摄小记
为了能出些戏剧效果,摄影师对女子的要求就是在这里“玩”,尽情地想怎么表现就怎么表现。摄影师与女子沟通时,提示她:“可以按照自己的性格和风格,演绎自己现在的情绪,也可以想象是书或电影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但不会告诉她想要拍出的效果,以避免她只注重专心的“演”而少了些随性的气质。拍摄当天风很大。
仔细看她的神情,或是侧目的某个瞬间,会让人感觉很有些“谋”女郎的味道。
小贴士
拍摄时,要提醒被摄人物注意眼神变化,遐想的时候要往远处看,要有离神(走神)的感觉。欣喜时,可以笑,但不是咧嘴就代表笑,是眼睛在笑,嘴上有淡淡的笑意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