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有没有伴星

◇太阳有没有伴星

自从科学家通过先计算后观测的方法发现海王星之后,也想用这种方法去发现太阳的附近有没有新的星球,因为唯有如此,天文学中的一些矛盾现象才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到底有没有?能不能发现呢?

太阳伴星是人们假设出来的一颗红矮星或褐矮星,距离太阳50000~100000个天文单位,并以“复仇星”的名字来命名。太阳可能存在伴星的理论最先由R.A.Muller提出,因他发现地球上出现大灭绝的时间是有周期性的,他提出每隔约2600万年有一次,去试图解释大灭绝的周期性。该伴星推断其公转周期为2600万年,在经过奥尔特云带时,干扰了彗星的轨道,使数以百万计的彗星进入内太阳系,从而增加了与地球发生碰撞的机会。现在,尚未有证据证明太阳存在伴星,也使得地球的周期性大灭绝原因受争论。Matese和Whitman则指出,周期性大灭绝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太阳存在伴星,并提出可能是因为太阳系在银河系平面上下摆动,并会摄动奥尔特云,其影响与伴星存在的假设相似,但其上下摆动周期仍有待观测。在天文学上,一般把围绕一个公共重心互相作环绕运动的两颗恒星称为物理双星;把看起来靠得很近,实际上相距很远、互为独立(不作互相绕转运动)的两颗恒星称为光学双星。光学双星没有什么研究意义,物理双星是唯一能直接求得质量的恒星,是恒星世界中很普遍的现象。一般认为,双星和聚星(三至十多颗恒星组成的恒星系统)占恒星总数的一半多。太阳作为一颗较典型的恒星,它是否也有自己的伴侣——伴星呢?或者说,它是否也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物理双星呢?近几年来,这是科学家非常关心的问题,这是由地球上物种灭绝问题提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