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相对论”

真正的“相对论”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

这段歌词,出自浙江大学校歌。

二○一四年,教育部公布了最受网友欢迎的高校校歌前十名,浙江大学校歌荣登榜首,获得“最美校歌”称号。

这首校歌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

那时浙江大学刚刚西迁至宜山,竺可桢校长主持召开校务会议,做出一个重要决定:以“求是”二字为校训,请马一浮先生创作校歌,鼓舞士气。

马一浮是国学大师,道德高尚,学识渊博。当时他正在浙江大学做特约讲座。接到创作任务,经过深思熟虑,他从《易经》《尚书》《礼记》等典籍中取材,引先哲嘉言,存为学至理,创作了这篇文采斐然、言简意赅的四言体文言歌词。

歌词共分三章,首章概括了什么是大学精神,次章具体说明浙江大学具备的大学精神,阐发“求是”校训的真谛,末章描述浙江大学的现状和未来的使命。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形上谓道兮,形下谓器。礼主别异兮,乐主和同。知其不二兮,尔听斯聪。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习坎示教,始见经纶。无曰己是,无曰遂真。靡革匪因,靡故匪新。何以新之,开物前民。嗟尔髦士,尚其有闻。

念哉典学,思睿观通。有文有质,有农有工。兼总条贯,知至知终。成章乃达,若金之在熔。尚亨于野,无吝于宗。树我邦国,天下来同。

从那段流亡岁月开始,每逢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或节庆活动,浙大师生都会精神饱满地高唱校歌。大家在歌声中陶冶情操,从歌声中增强信心,由歌声中获取力量,这已成为优良传统,一直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直至今日。竺可桢校长曾经担心文言歌词不易传唱,没想到,一经演唱,就受到师生欢迎。

歌词译成白话文,大意是这样——

大海浩瀚而不自满,所以能容纳千江万河。大学学问广阔无际,延伸到整个宇宙天地。超越形体的称为道,有具体形貌的称为器。礼制区别人们之间的差异,音乐使民众和谐相处。明白它们的统一关系,就会更加聪慧明智。

有一所国立大学,在中国东南的浙水之滨。它以求是为宗旨,启迪大家为学求真。学校教育循序渐进,方能培养出治国才俊。莫言已把握事物本质,更莫言已穷尽真理。没有变革不需因袭,没有旧事物不需更新。怎样改革创新?探究事物,做大众的先导。诸位年轻的英才,应当明了这些重要的道理。

要专注于学业,力求思想深刻,识解通明。我们有人文、科学、农业、技术多种学科。要融会贯通,掌握知识的源流和实践运用。想要成才成功,犹如真金需要经过熔炉的冶炼。要胸襟宽广,不偏守门户之见、宗派之私。努力振兴祖国,同携共进,与世偕行。

程开甲和同学们唱着这首校歌,克服重重困难,在老师的教导下,羽翼逐渐丰满起来。

程开甲忘不了束星北先生,他是集才华、天赋、激情于一身的教育学家。大学二年级时,束先生给学生们讲牛顿运动三定律,他结合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场景,把深奥的力学原理讲得透彻生动。他教热力学,讲到熵的概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这是物理学中最难理解的问题,但通过他通俗易懂的讲解,学生们轻松地进入了物理学的殿堂。

期末考试,有这样一道怪题:太阳吸引月亮的力比地球吸引月亮的力要大得多,为什么月亮还跟着地球跑呢?

许多同学都蒙了,课堂上没讲过呀!

程开甲笑了,这一定是束星北先生的点子。

于是程开甲运用牛顿力学原理,计算出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太阳的作用下,地球与月亮间的相对加速度要比太阳与月亮间的相对加速度大得多,所以月亮只能绕着地球转。

批阅试卷的时候,束星北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是一道难题,全班只有两人破解出来,其中就有程开甲。束星北与这两名学生进行了单独交流,发现程开甲不仅把知识学得扎扎实实,思维也很活跃,并且志向远大,从此对他用心栽培。

束星北问:“知道物理讨论课吗?”

程开甲连忙点头。

物理讨论课是系里的特色活动,由王淦昌教授主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由全系教师和大学四年级学生轮流做学术报告,另一种是由束星北和王淦昌讲解物理学的前沿问题和研究进展。听说,讨论课的气氛宽松自由,报告过程中,老师们可以随时提问,或要求报告人引导大家讨论。

“愿意去旁听吗?”

“我……我才念大二。”程开甲诚惶诚恐。

束先生爽快地说:“开阔视野,博采众家之长,不以年级论短长。”

有了老师的用心栽培,程开甲钻研的劲头儿更足了。

讨论课上,最活跃的是王淦昌和束星北。别人做报告,他俩听得聚精会神,经常插话。有时两人观点不同,争论起来,像小孩子吵架似的,面红耳赤。争论过后,如果能达成共识,他们会开怀大笑。束星北绰号“束大炮”,爱激动,有时他跑到讲台上把报告人赶下去,自己开讲。王淦昌呢,经常揪着问题不放,冥思苦想,一张圆溜溜的娃娃脸,皱得像个苦瓜。这时候,束星北就会调侃他:“天下本无事,为王淦昌自扰之。”

王淦昌和束星北是好朋友,却在讨论课上争论,刚开始,程开甲很惊讶,后来他明白了,这就叫“科学精神”。在质疑中发生思想碰撞,不断改进提高,不断加深合作,才会推动科学往前发展。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达尔文的进化论,都是在质疑中推动了科学进步。从此,实事求是、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贯穿于程开甲的一言一行,为其日后取得科研成果铺下了基石。

大学三年级,束星北讲授狭义相对论。这是他的研究专长,选课的学生很多,但学着学着,枯燥的理论搞得同学们兴味索然,只剩下程开甲一个人了。束星北没有气馁,他认为,学习就像横渡海洋,只有意志坚定、不畏艰险的人才能到达彼岸。束星北将教学形式改为研讨式,教室里,师生二人,相对而坐,面对面教,面对面学,面对面研讨,面对面争论。有人戏称,这是真正的“相对论”。只有程开甲知道,这别开生面的“相对论”,让他收获有多大!

一九四一年,程开甲二十三岁,在束星北的指导下完成了他的毕业论文《相对论的效应》,获得一致好评。毕业后,他留在物理系,担任束星北先生的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