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望明月
一九四八年,程开甲戴着博士帽,手握毕业证书,微笑着站在爱丁堡大学教学楼前,拍下一张帅气的毕业照。
玻恩先生推荐他担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还是跟玻恩一起做研究,年薪七百五十英镑——这在当时是相当高的收入。程开甲想到了妻子高耀珊。留学三年,妻子没向他诉过苦,他能顺利完成学业,离不开妻子的功劳。没有妻子的支持,他怎么可能出国留学呢?国内战乱,一个女人独自抚养两个幼女,会遇到多少困难啊!
第一次领到薪水,程开甲直奔服装商店,给妻子选购了一件皮大衣。
结账时,他把一张支票递过去。老板看了看支票,又上下打量眼前的顾客,他不相信这个其貌不扬的黄种人买得起如此昂贵的皮大衣。
“结账!”程开甲提高了声音。
老板瞥了他一眼,拨通了银行的查询电话。
老板终于搞明白,眼前的年轻人竟然是爱丁堡大学的研究员,他总算挤出笑容,说了声“对不起”。可是,程开甲的自尊心却被刺痛了。中国是弱国,人家瞧不起你,你再努力,也只能做个“二等公民”。他想起中学时读过一篇有关“中国必亡论”的文章,当时他那颗小小的心灵深感自卑。现在,他是成年人了,国家、民族的观念已经很清晰,他感到的不再是自卑,而是愤怒。
留学的日子里,他忍受了太多的屈辱。坐电车,他听到乘客的窃窃私语:“我最讨厌奶油面孔的人。”当时车上只有他一个黄种人。有一次去海滩游泳,几个中国留学生一下水,就有人说:“看啊,一群人把水弄脏了!”更让他愤怒的是,有个英国人笑嘻嘻地问他:“你喜不喜欢猴子?”英文里,“喜欢”和“像”是同一个词“like”,这话也是在问他:“你像不像猴子?”对方在用双关语侮辱他。甚至连发表论文也会遭到怀疑,他们认为中国人没有这个水平。
尽管有了高薪的工作,程开甲却开心不起来。
有一天,玻恩先生关心地说:“这里生活条件比中国好,把夫人和孩子都接过来,在这里安家吧。”
程开甲没吭声。
“我可以帮你办理家眷来英国的手续。”
“谢谢先生!”他感激地望着玻恩先生,“他们未必能适应国外的环境。”
四月里的一天,春意盎然,程开甲在苏格兰出差。晚上,昏黄的灯光铺洒在古老的街道上,他走进一家电影院,里面正在放映新闻简报。他摸黑儿坐下,新闻片里播放的正是关于“紫石英号”事件的报道,这是一件与中国有关的轰动整个英国的大事。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南京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解放军做好了渡江作战的准备。英国军舰“紫石英号”“黑天鹅号”“伴侣号”和“伦敦号”,在长江上肆意游弋。“紫石英号”是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的一艘护卫舰,排水量一千五百吨,装备有大炮六门。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作战命令后,“紫石英号”倚仗自己的实力,不顾解放军的多次警告,继续开足马力,离解放军阵地越来越近。中国人民解放军鸣炮示警无效,指挥员一声令下,江面炮火连天,片刻之间,“紫石英号”中弹三十余发,慌忙扯起白旗告饶。见解放军停止了炮击,好面子的英国人扯下白旗,又升起了“米”字国旗。解放军的大炮再次轰鸣,“黑天鹅号”“伴侣号”和“伦敦号”赶来增援,也遭遇同样的命运。这场交战,“紫石英号”包括舰长在内有十七人阵亡,二十人重伤。“伴侣号”死亡十人,伤十二人。“伦敦号”死亡十五人,伤十三人。“黑天鹅号”有七人受伤。
“紫石英号”事件让西方列强第一次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强大力量,也让程开甲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民族立场。
“我当时真是高兴啊!我就知道,我们有一天能够这样子的!”九十多岁时,程开甲还时常提及此事,“就是从那一天起,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他兴冲冲走出电影院,呼吸着含有草木清香的春的气息,给国内的亲朋写信,询问情况,得到的答复是,新中国真的有希望了!
不久,纽约《留美学生通讯》上发表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信中写道:
……从现在起,四万万五千万的农民、工人、知识分子、企业家将在反封建、反官僚资本、反帝国主义的大旗帜下,团结一心,合力建设一个新兴的中国,一个自由民主的中国,一个以工人农民也就是人民大众的幸福为前提的新中国。
要完成这个工作,前面是有不少的艰辛,但是我们有充分的信念,我们是在朝着充满光明前途的大道上迈进。这个建设新中国的责任是要我们分担的。
同学们,祖国在召唤我们了,我们还犹豫什么?彷徨什么?我们该马上回去了!
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我们的人民政府在向我们召唤!
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
我们中国是要出头的,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回去吧,赶快回去吧!祖国在迫切地等待着我们!
这封公开信很快传到英国,那发自肺腑的声声召唤,就像一把火,点燃了程开甲澎湃的爱国之情,实现科学救国梦想的时候到了,他怎么能平静地坐在国外的实验室里呢?
很快,大家知道他决定回国了。
聚餐的时候,同学们都劝他留下来。这个说“中国穷”,那个说“中国落后”,还有的说“中国没有饭吃”。他和同学们争论起来,可是一个人怎么说得过众人?最后,他拍着桌子,大吼一声“不看今天,我们看今后”,愤然离席。在座的有中国留学生,也有英国人,那是他留英四年第一次发那么大的火,也是最理直气壮的一次。
玻恩先生怎能舍得失去这个得意门生呢?他与程开甲进行了一次长谈。玻恩先生虽然对他的决定有些遗憾,但完全理解他报效祖国的迫切心情。
他望着执拗的程开甲,关心地说:“你会吃很多苦头的,出发的时候,多买些吃的带回去吧!”
“我知道中国的经济状况,这是我心甘情愿的选择!”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走出屋子,一轮圆月挂在夜空。月光里,程开甲仿佛望见了母亲,望见了妻子,她们的目光里充满期盼……
他一向尊重恩师,听从玻恩先生的话,可是这次,他没去买吃的。他想,新中国百废待兴,一定缺少钢铁,这方面的资料肯定很宝贵。回国前的日子,他跑遍书店和图书馆,买了很多固体物理、金属物理方面的书。
启程那天,玻恩先生亲自送他到火车站。程开甲与恩师紧紧拥抱,心里翻江倒海一般。玻恩先生器重他,安排他做助手,他回国的决定让老师伤心了,可是一想到祖国的召唤,他不能犹豫。
火车鸣响汽笛,程开甲哽咽着说:“玻恩教授,对不起……”
玻恩先生拍拍他的肩,把他送上火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是凭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延绵不绝,生生不息,虽然经历风雨,却始终牢固地凝聚在一起。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国家独立、民族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奉献自己的智慧、力量,甚至生命。
程开甲晚年时,每当有人问他,对当初回国的决定怎么想,他感慨地说:“我不回国,可能会在学术上有更大的成就,但最多是个‘二等公民’身份的科学家,绝不会有这样的幸福,因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